词条 | 仲由结缨 |
释义 | 仲由结缨历史典故 仲由结缨怎么写好看:仲由结缨历史词典解释《左传.哀公十五年》载:春秋末年,卫灵公之子蒯聩(《史记.仲尼弟子列传》作蒉聩),因得罪了灵公的宠姬南子,而逃到国外,未立为国君。后来他与姊孔伯姬(孔悝之母)合谋,胁迫孔悝(当时卫国是孔氏专政),发动了向卫出公辄(蒯聩之子)的夺6*权斗争。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“孔悝之乱”。 仲由(子路,孔子的学生)不从蒯聩,单独一人找到蒯聘,要他停止作乱,惩办孔悝,不然的话就要放火焚烧当时蒯聩等所居之台。 “大子闻之,惧,下石乞、盂黡(黡,音yǎn,《史记.仲尼》弟子列传作“壶黡”)敌子路,以戈击之,断缨。子路曰:‘君子死,冠不免。’结缨而死(指把帽带结紧,为使死后仆地时帽不落,这就是所说的冠不免)。孔子闻卫乱,曰:‘柴(即前文卫大夫子羔)也其来,由也死矣(这是孔子根据平时了解他们的性格而作出的判断)。’”注:大子,指蒯聩。 此事又见《史记.仲尼弟子列传》。 “仲由结缨”是表示临难不苟,从容而死。旧时以此比喻称道为殉其职勇于牺牲的精神。 唐.李商隐《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五十韵》诗:“幽囚苏武节,弃市仲由缨。” 宋.文天祥《言志》诗:“易箦不必如曾参,结缨犹当效子路。” 词语分解:
历史典故推荐:尾大不掉见〔末大必折,尾大不掉〕。 主谓 尾巴太大就不易摆动。①比喻部属势力强大就不服从指挥调度。也比喻机构庞大,涣散以致指挥不灵。语出左传·昭公十一年:“末大必折,尾大不掉,君所知也。”糊涂世界卷8:“舒大 |
随便看 |
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,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、历史事件、历史典故、历史地名、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,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