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条 | 太常丞 |
释义 | 太常丞历史知识 太常丞怎么写好看:太常丞历史词典解释官名。西汉置,为太常副贰,员一人,秩千石,多由博士、议郎充任。东汉秩比千石。魏、晋、南朝宋皆七品,梁五班,陈八品、秩六百石。北魏位居太常少卿下,从六品。北齐置为太常寺佐官,参领寺务,从六品。隋唐皆置二员,掌本寺日常公务,隋初从六品,大业五年(609)升为从五品,唐从五品下。唐高宗、武则天时曾随本寺改名奉常丞、司礼丞,旋皆复旧。北宋初佐判寺官掌寺务,员一人,正五品。元丰改制后,仍参领寺务,从七品。南宋建炎三年(1129)省,绍兴三年(1133)复置,隆兴元年(1163)省,二年复置。辽为南面官。金亦置,正六品。元世祖中统元年(1260)置员一人,掌太常寺务。至元二年(1265)以翰林兼摄寺务,此职佐之。九年,置卿、少卿,遂仍为佐官。本寺改太常礼仪院,遂省。明初置太常司丞,正五品。洪武三十年(1397)复置太常寺丞,员二人,正六品。清初置满洲一员,汉人二员,正六品。光绪十二年(1886)增满洲一员。后随寺省。 词语分解:
历史知识推荐:阑出罪名。即私自出边关交易。汉书·匈奴传:“汉使马邑人聂翁壹间阑出物与匈奴交易。”颜师古注引孟康曰:“私出塞交易。”汉代法律规定,不得阑出财物与少数民族交易。汉书·汲黯传:“愚民安知市买长安中而文吏绳以 |
随便看 |
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,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、历史事件、历史典故、历史地名、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,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