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条 | 抱佛脚 |
释义 | 抱佛脚历史典故 抱佛脚怎么写好看:
抱佛脚历史词典解释唐.孟郊《孟东野集》卷九《读经》:“垂老抱佛脚,教妻读《黄经》。” 孟诗之意是说年老方信佛,以求佛保祐,有临渴掘井之嫌。唐代佛教盛行,“抱佛脚”的说法遂传以为俗语。 宋.刘攽《中山诗话》:“王丞相(王安石)喜谐谑,一日论沙门道,因曰:‘投老欲依僧。’客遽对曰:‘急则抱佛脚。’王曰:‘投老欲依僧是古诗一句。’客曰:‘急则抱佛脚是俗谚全语。’” 后因以“抱佛脚”用指平时无准备,临时急应付。 清.翟灏《通俗编.释道》引张南世《宦游记闻》:“云南之南一番国,专尚释教,有犯罪应诛者,捕之急,趋往寺中,抱佛脚悔过,便便贳(音shì,通赦,赦免)其罪。今谚云‘闲时不烧香,急来抱佛脚’,乃番僧之语流于中国也。” 述宾 原为求佛保佑的意思,现用为平时无准备,临时慌忙应付。清·翟灏《通俗编》卷6引宋代张世南《游宦纪闻》:“云南之南一番国,专尚释教,有犯罪应诛者,捕之急,趋往夺中,抱佛脚悔过,便贯其罪。今谚云:‘闲时不烧香,急来抱佛脚’,乃番僧之语,流于中国也。”△用于描写临时应付。→临时抱佛脚 词语分解:
历史典故推荐:毛颖源见“管城子”。毛笔的别称。因唐 韩愈作寓言《毛颖传》以笔拟人而得此称。宋 陈渊《越州道中杂诗》之十二:“我行何所挟?万里一毛颖。” |
随便看 |
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,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、历史事件、历史典故、历史地名、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,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