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漕怎么写好看:
河漕历史词典解释
运河自会通河经黄河会入淮河段之称。上自茶城与会通河会合,下至清口与淮河会合。其道有三:中路曰浊河,北路曰银河,南路曰符离河。因河道迁徙无常,不时溃淤,漕运往往于此段被阻。
词语分解:
- 河漕的解释 1.犹河运。后汉书·西羌传·东号子麻奴:“因渠以溉,水舂河漕,用功省少,而军粮饶足。” 元 危素 元海运志:“然视河漕之费,则其所得盖多矣。”清史稿·河渠志二:“粮艘经行 黄河 不过数里,即入 中河 ,於是百八十里之 河 漕遂废。”参见“ 河运 ”。2. 清 代河道总督与漕运总督的并称。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·南巡盛典:“先期督抚、河漕诸大吏,迎驾於 山东 。”3.指治理河道工程和漕运。 清
- 河的字典解释 河 hé 水道的通称:河道
- 漕的字典解释 漕 cáo 利用水道转运粮食:漕运(旧时指国家从水道运输粮食,供应京城或接济军需)
历史知识推荐:高斯得
1201—1276 南宋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,字不妄。绍定进士。助李心传修纂四朝会要和中兴四朝国史。因言事忤宰相史嵩之,出为外官。杜范为相,召为太常博士,任秘书郎。淳祐六年1246,复以论史嵩之事被排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