过庭之训怎么写好看:
过庭之训书法图片
过庭之训历史词典解释
源见“孔鲤趋庭”。指父教。唐 骆宾王《上兖州崔长史启》:“然而少奉过庭之训,长昧克己之方。”唐 白居易《与严砺诏》:“秩贵冬官,以表过庭之训;封荣石窌,用旌徙宅之贤。”
偏正 本来指的是孔丘教训儿子孔鲤学诗学礼的故事。后指父亲或老师的教导。语本《论语·季氏》:“尝独立,鲤趋而过庭。曰:‘学诗乎?’对曰:‘未也。’‘不学诗,无以言。’鲤退而学诗。他日,又独立,鲤趋而过庭,曰:‘学礼乎?’对曰:‘未也。’‘不学礼,无以立。’鲤退而学礼”。唐·王勃《黄帝八十一难经·序》:“勃养于慈父之手,每过庭之训。”△褒义。用于描写严教。
词语分解:
- 过庭的解释 1.论语·季氏:“ 鲤 趋而过庭,曰:‘学诗乎?’对曰:‘未也。’‘不学诗,无以言。’ 鲤 退而学诗。他日又独立, 鲤 趋而过庭,曰:‘学礼乎?’对曰:‘未也。’‘不学礼,无以立。’ 鲤 退而学礼。”后因以“过庭”指承受父训或径指父训。 唐 李商隐 五言述德抒情诗献杜仆射相公:“过庭多令子,乞墅有名甥。” 宋 沉作喆 寓简卷四:“ 白 ( 李白 )方幼穉,而其父首诲以靡丽放旷之词。然则 白 之
- 训的解释 训 (訓) xùn 教导,教诲:训诫
历史典故推荐:贫不学俭富不学奢
贫穷的人不学节俭也会节俭,富有的人不学奢侈也会奢侈。 表示环境、习惯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。语出唐.马总意林卷五引任子:“谚云:‘富不学奢而奢,贫不学俭而俭’。人情皆然,唯圣人能节之。”唐.马周请崇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