韩祠怎么写好看:
韩祠历史词典解释
全称韩文公祠。在广东省潮州市东韩山腰部,与潮州市区仅一水之隔。为纪念唐代文学家、潮州刺史韩愈而建。南宋淳熙十六年(1189年)潮州知州丁允元主持修建。自元至明维修20次,清康熙十九年(1680年)重建,光绪十四年(1888年)冬又重修。建筑形式简朴雅致,墙壁用水磨砖砌成。分前后两进,后进台基高约2.5米。正中供韩愈塑像,左右还有韩湘子,唐潮州进士赵德,宋潮州知军州事丁允元、通判陈尧佐,清初潮州知府龙为霖等塑像(已圮)。祠右有允云亭;祠左有韩山书院、陆秀夫亭、番仔楼;祠后有侍郎阁,陈列韩愈生平事迹;祠前有传为韩愈手植橡木,于春夏之间开花,后人附会以橡木开花多寡,作为预卜科举成败的依托,故有“韩祠橡木”之称。祠内有历代碑记36块,其中有苏轼撰的《潮州昌黎伯韩文公庙碑》和明成化二十年(1484年)御史徐瑁的《潮州昌黎庙碑》等。1991年,又在祠前甬道南侧建“天南碑胜”碑廊,镶碑近40通。
韩 祠
词语分解:
- 韩的字典解释 韩 (韓) hán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,在今河南省中部、山西省东南部
- 祠的字典解释 祠 cí 封建制度下供奉祖宗、鬼神或有功德的人的房屋:祠堂
历史地名推荐:玉下
集镇名。在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西部。属东山镇。人口 2100。原名禹夏村。建于南宋西夏年间,以朝代及王大禹的名字命村名,后谐音简写今名。产稻、甘薯、草席。有公路通224国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