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条 | 牵羊把茅 |
释义 | 牵羊把茅历史典故 牵羊把茅怎么写好看:
牵羊把茅历史词典解释《史记.宋微子世家》:“周武王克殷,微子乃持其祭器造于军门,肉袒面缚,左牵羊,右把茅,膝行而前以告。于是武王乃释微子,复其位如故。”后以“牵羊把茅”表示降服的典故。章炳麟《驳康有为论革命书》:“尽顺天城之中,无不牵羊把茅,甘为贰臣者。若其不事异姓,躬自引决,缙绅之士,殆无一人焉。” 词语分解:
历史典故推荐:七损八伤形容损伤惨重。水浒传第六6*四回:“后面伏兵齐起,这索超便有三头六臂,也须七损八伤。”又第一○九回:“降者三万人,除那逃走脱的,其余都是十死九活,七损八伤,颠翻在地,被人马践踏,骨肉如泥的,不计其数。” |
随便看 |
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,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、历史事件、历史典故、历史地名、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,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