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条 | 处士 |
释义 | 处士历史知识 处士怎么写好看:
处士历史词典解释闲居未仕或不仕之人。与隐士同。《商君书·算地》:“处士资在于意。”《荀子·非十二子》:“古之所谓处士者,德盛者也。”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:“赵有处士毛公藏于博徒,薛公藏于卖浆家,公子欲见两人,两人自匿不肯见公子。”然处士很关心时政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圣王不作,诸侯放恣,处士横议。”有的处士以不仕邀名。宋代朝廷对一些隐士、道士、高龄者授予两字或四字“处士”称号,并颁发诰身。著名处士有种放、魏野、林逋、孔旼、尹焞等。也有士人自称处士的。 词语分解:
历史知识推荐:僧纲明清府属僧官员。即僧纲司都纲。清制,编审保甲之时,寺庙僧人责令其按季册报。有游方僧形迹可疑及为匪不法者,禀官查逐。若混留滋事,住持治罪,僧官革究。 |
随便看 |
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,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、历史事件、历史典故、历史地名、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,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