结缨伏剑怎么写好看:
结缨伏剑书法图片
结缨伏剑历史词典解释
缨:古代帽子上的带子。系好帽带,以身伏剑。比喻从容就义。《左传.哀公十五年》记载,春秋时,子路为卫国大夫孔悝的家臣。孔悝发动叛乱,子路不从,遭孔悝追杀。搏斗中,子路受重伤,帽缨被扯断。子路称“君子死,冠不免”,于是结缨伏剑而死。
词语分解:
- 结缨的解释 从容就义子路曰:“君子死,冠不免,结缨而死。”——左传·哀公十五年
- 伏剑的解释 以剑自刎。左传·襄公三年:“ 魏絳 至,授僕人书,将伏剑。”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:“故 田光 伏剑於北 燕 , 公叔 毕命於西 秦 。”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:“﹝ 田中 ﹞后知力不可报,密为遗表,伏剑而终。” 清 钱谦益 母刘氏仍前赠:“古之贤母,望倚门而辞伏剑者,无不教其子以作忠也。”
历史典故推荐:丹心捧日
源见“捧日”。形容一心忠于皇帝。唐 李绅到宣武三十韵:“白发侵霜变,丹心捧日惊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