伊阙佛龛碑历史词典解释
全称《伊阙佛龛之碑》,又名《三龛记》。今存河南洛阳龙门山。唐贞观十五年(641)刻。岑文本撰,褚遂良书。楷书三十二行,行五十二字。此系褚遂良中年所书,字画结构方整而欠风华。有宋拓本传世,撰书题衔均已损泐不可见,清以来拓本泐字更多。
词语分解:
- 伊阙的解释 1.地名。在今 河南 洛阳市 南。即 春秋 周 阙塞 。因两山相对如阙门, 伊水 流经其间,故名。左传·定公八年:“秋, 晋 士鞅 会 成桓公 ,侵 郑 ,围 虫牢 ,报 伊闕 也,遂侵 衞 。”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·伊水:“ 伊水 又北入 伊闕 。昔 大禹 疏以通水,两山相对,望之若闕, 伊水 歷其间北流,故谓之 伊闕 矣。 春秋 之 闕塞 也。” 唐 张说 河州刺史冉府君神道碑:
历史知识推荐:朱并
并並 东汉山阳高平今山东微山西北人。素性佞邪,为郡督邮张俭所弃,以此心怀怨恨。建宁二年169秉承中常侍侯览意旨,诬告俭与同郡二十四人共为部党,图危社稷。灵帝遂下诏大捕党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