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条 | 奉使宣抚 |
释义 | 奉使宣抚历史知识 奉使宣抚怎么写好看:奉使宣抚历史词典解释使职名。元朝廷派遣官员视察各地,了解民间疾苦和官吏贪廉,名奉使宣抚。系临时性设置。元代共派遣五次,即成宗大德七年(1303)、仁宗延祐二年(1315)、泰定帝泰定二年(1325)、顺帝至正五年(1345)和至正十七年。受遣者给二品印。前四次均按道分别派遣。大德七年七道奉使宣抚所罢赃污官吏一万八千余人,审冤狱五千余事。至正十七年奉使宣抚限于北方彰德、大名、东平等地,旨在奖励将帅,与以往有所不同。 词语分解:
历史知识推荐:鶡冠冠名。1战国与汉代武官之冠。后汉书·舆服志:“武冠,俗谓之大冠。环缨无蕤,以青系为绲,加双鶡尾,竖左右,为鶡冠云。……鶡者勇雉也,其斗对一死乃止,故赵武灵王以表武士。”2隐士之冠。汉书·艺文志道家类 |
随便看 |
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,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、历史事件、历史典故、历史地名、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,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