渔父濯缨怎么写好看:
渔父濯缨历史词典解释
谓海晏河清,天下太平。南朝宋鲍照《河清颂》: “大人在上,区宇文明,樵夫议道,渔父濯缨。” ●《楚辞·渔父》: 《渔父》记屈原与一江滨渔父问答之辞。渔父见屈原形容枯槁,身体枯瘦,即劝他与世浮沉,随波逐流。”屈原曰: ‘ [吾]宁赴湘流,葬于江鱼之腹中,安能以皓皓之白,而蒙世俗之尘埃乎? ’ 渔父莞尔而笑,鼓枻而去,歌曰: ‘沧浪之水清兮,可以濯吾缨; 沧浪之水浊兮,可以濯吾足。’ 遂去不复与言。”莞(wan)尔: 微笑。枻(yi): 船桨。濯(zhuo):洗。缨: 古人系住冠帽的带子。沧浪(lang): 水名,汉水支流,在今湖北省境内。赋写屈原被放逐,游于江潭,一位渔父劝他与世推移,随波逐流。后渔父唱着 “沧浪之歌” ,鼓枻飘然而去。
词语分解:
- 渔父的解释 渔翁,捕鱼的老人渔父见而问之。——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
- 濯缨的解释 洗濯冠缨。语本孟子·离娄上:“沧浪之水清兮,可以濯我缨。”后以“濯缨”比喻超脱世俗,操守高洁。 南朝 宋 殷景仁 文殊师利赞:“体絶尘俗,故濯缨者高其跡。” 唐 白居易 题喷玉泉诗:“何时此巖下,来作濯缨翁。” 前蜀 韦庄 题颍源庙诗:“临川试问 尧 秊事,犹被封人劝濯缨。” 清 魏源 武夷九曲诗之五:“尘容愧濯缨,咏归闻扣榜。”
历史典故推荐:终身不齿
齿:录用。一辈子不被录用。礼记.王制:“屏(bǐng)之远方,终身不齿。”(屏:排除。)郑玄注:“齿,犹录也。”宋史.吴廷祚传附元载:“诏除籍,终身不齿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