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条 | 知匦使 |
释义 | 知匦使历史知识 知匦使怎么写好看:知匦使历史词典解释使职名。唐垂拱元年(685)始置匦(铜柜)四枚,东曰延恩,西曰申冤,南曰招谏,北曰通玄,以受理冤滞诉状。设知匦使以总其事。天宝九载(750)改名献纳使,乾元元年(758)复旧。多以谏议大夫、补阙、拾遗一人充任。凡匿名投匦,必有副章交知匦使,事大者立即奏请,事小者交中书或御史台处置,若遇虚妄之事,则斥逐之。 词语分解:
历史知识推荐:陵之盟 春秋时齐景公谋使鲁昭公复国而主持的诸侯之盟。鲁昭公二十五年前517,鲁昭公为“三桓”逼迫,逃至齐。次年,齐景公邀鲁昭公和杞、莒、邾国君在陵今山东郯城北结盟,拟使昭公返鲁复位。 |
随便看 |
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,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、历史事件、历史典故、历史地名、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,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