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条 | 山西省 |
释义 | 山西省历史地名 山西省怎么写好看:山西省历史词典解释清改山西布政使司置,治所在太原府(今山西太原市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。 简称晋,别称山右、河东、三晋。在中国中部,位于黄土高原东端太行山与黄河中游峡谷之间。因地处太行山之西得名。面积15.6万平方千米。人口3268 万。辖太原、大同、阳泉、长治、晋城、朔州、忻州、晋中、临汾、运城、离石11地级市及23市辖区、11县级市、85县。省人民政府驻太原市。相传“尧都平阳”、“舜都蒲坂”、“禹都安邑”均在省内。夏为冀州地。商代有唐、缶、虞、黎、箕、亘等方国。西周有晋、黎、潞、徐、贾、霍、杨、赵、郇、耿、虞、魏等诸侯国。春秋为晋国地。战国为韩、赵、魏三国地。秦置太原、河东、上党、雁门、代五郡。西汉为河东、雁门、太原、西河、上党、代六郡。东汉末年河东郡属司隶校尉部,太原、西河、上党、雁门、定襄五郡属并州,代郡属幽州。山西北部为羌胡占领。三国属魏司州,领平阳、河东二郡,并州领雁门、新兴、太原、西河、乐平、上党六郡。西晋末年历属汉、后赵、前燕、代、前秦等国。北魏置泰、恒、肆、并、汾、建、晋、东雍、南汾等州。北周置勋、邵、晋、虞等州。北齐置恒、朔、显、肆、并、晋、建、汾、蔚、东雍、南汾、西汾、北朔、南朔、北蔚、北灵等州。隋大业三年(607年)改州为郡,有马邑、楼烦、雁门、离石、文城、龙泉、太原、西河、上党、长平、临汾、绛、河东等郡。唐属河东道,领太原、河中二府及云、朔、代、蔚、岚、辽、宪、石、忻、沁、汾、隰、慈、晋、绛、潞、泽等州。北宋属河东路,领太原、隆德、平阳三府和代、忻、汾、辽、泽、绛、慈、隰、石、岚、宪等州,庆祚、威胜、平定、宁化、岢岚、火山、保德等军;永兴军路领河中府和解州。北部属辽西京道的大同府和应、朔、蔚等州。元属中书省,领大同、冀宁、晋宁三路。元建都大都(今北京市),称太行山以西为山西,设河东山西道宣慰司,属中书省,是山西作为政区名称的开始。明洪武二年(1369年)设山西等处行中书省,九年改行中书省为山西布政使司,领大同、太原、汾州、潞安、平阳五府。清为山西省,领大同、朔平、宁武、太原、汾州、潞安、泽州、平阳、蒲州等九府,保德、代、平定、忻、辽、隰、霍、沁、解、绛十州。1914年辖雁门、冀宁、河东三道。1927年废道。1938年1月以五台山为中心成立晋察冀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。1940年2月在兴县成立晋西北行政公署。1949年9月1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在太原成立。辖忻县、兴县、榆次、汾阳、长治、临汾、运城等专区。其后省内行政区划多变。至2004年行政区划始成今状。东部是以恒山、五台山、太行山、太岳山、中条山为主体的山地和山间盆地区,西部是以吕梁山为主体的山地和吕梁山西麓黄土高原区,中部有大同、忻定、太原、临汾、运城等盆地。黄河、汾河、沁河、桑干河、滹沱河、漳河、涑水河、昕水河流经境内。属中温带-南温带半湿润-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。年平均气温3山西省14℃,1月平均气温-16山西省-2℃,7月平均气温19山西省28℃。年平均降水量 350山西省700毫米。农业主产小麦、玉米、谷子、高粱、大豆、棉花、莜麦、土豆、薯类、油料作物等。晋南是主要的麦、棉产区,晋西北有畜牧业。矿产资源丰富,煤、铁、铜、铝土储藏量占居国内前列,有“煤铁之乡”之称;此外还有耐火黏土、石灰石、石膏等。是中国著名的能源重化工基地,有煤炭、冶金、机械、重化工、电力、纺织、建材、电子、酿造、食品等工业。交通有同蒲、石太、太焦、大秦、侯月、侯西、京包、京原、邯长、神朔、阳涉、太古岚等铁路和石太高速公路及108、109、207、208、209、307、309国道为省内外交通干线。有山西大学、山西财经大学、山西医学院、山西工业大学、山西农业大学等高等学校和科研单位百余所。大同、平遥、代县、祁县、新绛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。山西素有“中国古代建筑宝库”的称誉,名胜古迹有五台山、北岳恒山、黄河壶口瀑布、阳泉娘子关瀑布、大同云冈石窟、华严寺、太原晋祠、永祚寺、解州关帝庙、芮城永乐宫、永济普救寺、洪洞广胜寺、平遥古城、双林寺、镇国寺、隰县小西天、恒山悬空寺、应县木塔、祁县民俗博物馆、定襄河边民情馆,还有庞泉沟、芦芽山、历山、蟒河自然保护区等,其中平遥古城为世界文化遗产。 词语分解:
历史地名推荐:达尔罕贝勒旗喀尔喀右翼旗的俗称。旗府驻地在今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驻地百灵庙镇北。 |
随便看 |
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,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、历史事件、历史典故、历史地名、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,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