伊阙之战怎么写好看:
伊阙之战历史词典解释
战国时秦战败韩、魏联军的战役。秦昭襄王十四年(公元前293年),韩将公孙喜率军和魏军联合抗秦,秦左更(第十二级爵位)白起率军在伊阙(今河南洛阳东南龙门)大败韩、魏联军,斩首二十四万,俘虏公孙喜,拔五城。
词语分解:
- 伊阙的解释 1.地名。在今 河南 洛阳市 南。即 春秋 周 阙塞 。因两山相对如阙门, 伊水 流经其间,故名。左传·定公八年:“秋, 晋 士鞅 会 成桓公 ,侵 郑 ,围 虫牢 ,报 伊闕 也,遂侵 衞 。”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·伊水:“ 伊水 又北入 伊闕 。昔 大禹 疏以通水,两山相对,望之若闕, 伊水 歷其间北流,故谓之 伊闕 矣。 春秋 之 闕塞 也。” 唐 张说 河州刺史冉府君神道碑:
- 战的解释 战 (戰) zhàn 打仗:战争
历史事件推荐:暂行管理津郡城厢内外地方事务都统衙门
亦称天津都统衙门。为八国联军占领天津后设立的殖民统治机构。1900年7月14日光绪二十六年六月十八日八国联军侵占天津,7月30日七月五日由俄、英、日三国指定具有同等权利的三人组成“临时政府”。初以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