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条 | 箭书取聊城 |
释义 | 箭书取聊城历史典故 箭书取聊城历史词典解释《战国策.齐策六》:初,燕将攻下聊城后,有人在燕王面前对他进行谗毁。燕将惧诛,遂保守聊城,不敢归。齐将田单进攻聊城,士卒多死伤,而聊城不能下。后来,鲁仲连给燕将写了一封信,恳切地分析形势,陈说利害,把信缚在箭上,射入聊城。燕将看了信,受到启发。“燕将曰:‘敬闻命矣!’因罢兵到读(到读,即倒韣,韣是弓袋,倒韣是表示无弓罢战的意思)而去。故解齐国之围,救百姓之死,仲连之说也。”《史记.鲁仲连列传》亦载此事。 鲁仲连系箭之书,攻心为上,遂取聊城。后因用为咏不用厮杀,仅凭一纸书信,便克敌制胜的典故。 北周.庾信《燕歌行》:“愿得鲁连飞一箭,持寄思归燕将书。”南朝.陈.徐陵《让五兵尚书表》:“参闻秘计,弗解单于之兵(汉高祖刘邦被围平城,用陈平计,遂使单于阏氏为解围,见《汉书.陈平传》);飞箭驰书,未动聊城之计。”唐.李白《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》诗:“我以一箭书,能取聊城功。” 词语分解:
历史典故推荐:雕弓照影源见“杯弓蛇影”。指遭谗见弃而心有余悸。宋 辛弃疾水调歌头.严子文同傅安道和盟鸥韵和以谢之词:“雕弓挂壁无用,照影落清杯。” |
随便看 |
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,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、历史事件、历史典故、历史地名、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,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