奉恩辅国公历史词典解释
爵名。清朝宗室封爵之第八等。位奉恩镇国公下、不入八分镇国公上。
爵名,清朝置。清朝的宗室封爵分为十二级,奉恩辅国公为第六级。见《清史稿·职官一·宗人府》,参看“奉恩镇国公”条。
词语分解:
- 国公的解释 封爵名。 隋 始置。自 唐 至 明 皆因之。隋书·百官志下:“国王、郡王、国公、郡公、县公、侯、伯、子、男,凡九等。” 唐 元稹 赠太保严公行状:“阶崇金紫,爵极国公。”宋史·职官志三:“列爵九等:曰王,曰郡王,曰国公,曰郡公,曰县公,曰侯,曰伯,曰子,曰男。” 郭沫若 南冠草第一幕:“那 谢尧文 是派去和 浙江 的小朝廷通消息的,怎么从他身上会搜得出 鲁王以海 封 洪承畴 为国公的诏书?”
历史官职推荐:学部
官署名。清末新设的中央机构之一,系管理全国教育之总机构。光绪三十二年 1906 设。掌劝学育才,稽颁各学校政令。在此之前,曾设管理官书局大臣、*管学大臣、*学务大臣,管理新建之各学堂。至是,始设专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