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联 | 进德之猛成仁之伟归宿在读书七十叶乔木清华此为何年遗址 铁城一角赤石一卷馨香逾胙土三千里大江东去更有几座高台 |
释义 | 进德之猛成仁之伟归宿在读书七十叶乔木清华此为何年遗址 铁城一角赤石一卷馨香逾胙土三千里大江东去更有几座高台亭台 对联全文上联:进德之猛成仁之伟归宿在读书七十叶乔木清华此为何年遗址 对联备注:(孙学源题南京周处台) 参考注释进德(1).犹言增进道德。《易·乾》:“忠信,所以进德也。” 晋 潘岳 《闲居赋》序:“是以资忠履信以进德,脩辞立诚以居业。” 唐 李山甫 《司天台》诗:“ 景公 进德星曾退, 汉帝 推诚日为迴。” 陈毅 《悼罗炳辉将军》诗:“患难共朝夕,进德君不朽。” (2).即进德冠。 明 谢肇淛 《五杂俎·物部四》:“进德, 唐太宗 赐贵臣冠也。”参见“ 进德冠 ”。 成仁[die for a righteous cause] 原指成就仁德,现指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 杀身成仁 成仁取义 归宿[goal;home one finally returns to] 人或事物的最终着落;结局 正如马克思改造过的政治经济学向我们指明了人类社会的必然归宿。——《论学习gong8产主义》 读书(1) [read]∶看着书本出声读或默读 (2) [study]∶正式学习一个科目或课程 她读书很用功 乔木[tree] 高大的树木 并汾乔木。——宋· 沈括《梦溪笔谈》 废池乔木。——宋· 姜夔《扬州慢》词 清华(1) [elegant and flowery]∶[文章等]清秀华美 词藻清华 (2) [fine and pretty]∶[景物等]清雅美丽;清秀美韶 水木清华 (3) [respectable pedigree or honorable position]∶清高显贵的门第或官职 为何[why;for what reason] 为什么 遗址[ruins;relics] 古人遗留下来的城堡、村落或寺庙等建筑基地 古城遗址 铁城(1).指地狱。佛教传说中认为阿鼻地狱之城由铁铸成。 南朝 齐 萧子良 《净住子净行法门·沉冥地狱门》:“此洲地下八大地狱,最下阿鼻,四万由旬。铁城四周,表里火彻。” 明 徐渭 《清凉寺云是梁武台城》:“坏榜几更金刹字,饥魂应烂铁城围。” (2).指 遂城 。今 河北省 徐水县 遂城 。 宋 为 广信军 治所。 杨延昭 守此, 辽 军攻围百战不能下,因有“铁遂城”之称。简称 铁城 。 清 孙枝蔚 《赠安肃梁明府木天》诗:“《禹贡》兼 尧 命, 铜门 并 铁城 。”自注:“ 宋 景德 元年甲辰,以 梁门 为 安肃军 , 武遂 为 广信军 。谓之‘铜梁门’,‘铁遂城’。” 赤石(1).红色的石头。《神异经·中荒经》:“西北裔外有 大夏山 ,有宫,以金为墻。南方裔外 冈明山 ,有宫,以赤石为墻。” (2).指丹砂。《汉书·地理志上》“厉砥砮丹” 唐 颜师古 注:“丹,赤石也,所谓丹砂者也。” 一卷一排。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十七回:“只见里面是小小的三间两捲房子。前一捲三间,通连左右两铺,靠窗南炕;后一捲,一明两暗。” 馨香(1) [fragrance]∶芳香。比喻德化远播 (2) [smell of burning incense]∶烧香的香味 胙土指帝王将土地赐封功臣宗室,以酬其勋劳。《左传·隐公八年》:“天子建德,因生以赐姓,胙之土而命之氏。” 孔颖达 疏:“胙,训报也。有德之人,必有美报。报之以土,谓封之以国。” 南朝 宋 谢灵运 《谢封康乐侯表》:“亡祖奉国威灵,董符戎重,尽心所事,尅黜祸乱,功参盘鼎,胙土南服。” 明 张四维 《双烈记·策封》:“更封妻荫子,加爵封王,分茅胙土。” 千里[the winged steed] 指千里马 先王之千里。——《吕氏春秋·察今》 大江东去词牌名。即“念奴娇”。因 宋 苏轼 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首句为“大江东去”,故名。 高台(1).高建楼台。《管子·小匡》:“昔先君 襄公 ,高臺广池,湛乐饮酒。”《左传·昭公二十年》:“其适遇淫君……高臺深池,撞鐘舞女,斩刈民力,输掠其聚,以成其违,不恤后人。” (2).高的楼台。 晋 左思 《吴都赋》:“造 姑苏 之高臺,临四远而特建。” 明 王世贞 《登岱》诗:“ 轩辕黄帝 有高臺,鞭石千秋輦道开。” (3).比喻京师。《文选·曹植<杂诗>之一》:“高臺多悲风,朝日照北林。” 李善 注引《新语》:“高臺,喻京师。” (4).头之别称。 清 厉荃 《事物异名录·形貌·头》:“《黄庭经》:高臺通天临中野。”原注:“头为高臺。” |
随便看 |
|
经典对联大全收录11110副对联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春联、挽联及其它经典对联的释义,是国学研究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