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联 | 读律即读书愿凡事从天理讲求勿以聪明矜独见 在官如在客念平生所私心向往肯将温饱负初衷 |
释义 | 读律即读书愿凡事从天理讲求勿以聪明矜独见 在官如在客念平生所私心向往肯将温饱负初衷名胜,南京 对联全文上联:读律即读书愿凡事从天理讲求勿以聪明矜独见 对联备注:(平生?平日?南京:俞樾题江苏臬台署。律:法令;天理:天道) 参考注释读书(1) [read]∶看着书本出声读或默读 (2) [study]∶正式学习一个科目或课程 她读书很用功 凡事[everything] 不论什么事;所有的事 从天顺从天意。《礼记·乐记》:“乐者敦和,率神而从天。”《宋书·礼志一》:“自五帝三王以下,或父子相继,同体异德;或纳大麓,受终文祖;或寻干戈,从天行诛。” 讲求(1).修习研究。《左传·宣公十六年》:“ 武子 归而讲求典礼,以脩 晋国 之法。” 南朝 宋 何承天 《重答颜光禄》:“凡讲求至理,曾不折以圣言,多採譎怪,以相扶翼,得无似以水济水邪?” 宋 陈亮 《江河淮汴策》:“然其议臣之讲求,若东流北流之説, 贾生 、 韩生 之论,虽或足以为一时之便利,揆之古义,是皆汩陈其五行者也,乌足以动天而回河乎!” (2).追求;重视。 夏丏尊 叶圣陶 《文心》十六:“因为讲求快速,行书比楷书更多用处。” 沙汀 《困兽记》十二:“他是很讲求实际的,可是别人却也并不虚华。” 聪明(1) [wise]∶天资高,记忆和理解力强 孙讨虏聪明仁惠,敬贤礼士,江表英豪咸归附之。——《资治通鉴》 聪明人 (2) [sensitive]∶听觉和视觉灵敏 耳目聪明 独见(1).独到的发现;独特的见解。谓能见人所不能见者。《吕氏春秋·制乐》:“故祸兮福之所倚,福兮祸之所伏,圣人所独见,众人焉知其极。” 汉 王充 《论衡·实知》:“儒者论圣人,以为前知千岁,后知万世,有独见之明,独听之聪。” 唐 柳宗元 《天爵论》:“盹盹於独见,渊渊於默识,则明者又其一端耳。” 鲁迅 《二心集·<艺术论>译本序》:“然而他已怀独见,以为智识阶级独斗政府,革命殊难于成功。” (2).指一己之见。 清 王士禛 《池北偶谈·谈艺三·魏晋宋诗》:“予撰五言诗,於 魏 独取 阮籍 为一卷,而别於 鄴中 诸子。 晋 取 左思 、 郭璞 、 刘琨 为一卷……盖予之独见如此。” (3).独自看见。 唐 杜甫 《石砚》诗:“巨璞 禹 凿餘,异状君独见。” (4).单独接见。 唐 白居易 《与承宗诏》:“开独见之路,降非常之恩。” 在官(1).在职为官;任职于官署。《书·皋陶谟》:“九德咸事,俊乂在官。”《管子·明法》:“行货财而得爵禄,则污辱之人在官;寄託之人不肖而位尊,ze7民倍公法而趋有势。” 宋 苏辙 《为兄轼下狱上书》:“臣窃念 軾 居家在官,无大过恶。”《荡寇志》第七七回:“该犯情急,胆敢拒捕,杀伤在官人役,携其女 陈丽卿 弃家远遁。” (2).谓在官府有名籍。《醒世姻缘传》第十三回:“遂将 计氏 不在官父 计都 、在官兄 计奇策 诱至家内,诬执 计氏 与僧道通姦。”《十二楼·闻过楼》第二回:“我是在官人犯,要进去听审,没有工夫讲话。” 如在《论语·八佾》:“祭如在,祭神如神在。”谓祭祀神灵、祖先时,好像受祭者就在面前。后称祭祀诚敬为“如在”。《后汉书·顺帝纪》:“深恐在所慢违‘如在’之义,今遣侍中 王辅 等,持节分诣 岱山 、 东海 、 滎阳 、 河 、 洛 ,尽心祈焉。” 客念客中的思绪。 南朝 齐 谢朓 《冬绪羁怀》诗:“客念坐嬋媛,年华稍菴薆。” 唐 王勃 《春游》诗:“客念纷无极,春泪倍成行。今朝花树下,不觉恋年光。” 平生(1) [all one’s life]∶终身;一生 弦弦掩抑声声思,似诉平生不得志。——唐· 白居易《琵琶行(并序)》 婚姻是一个人的平生大事 (2) [always]∶向来;素来 他平生是很勤俭的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,是吾不是处。——清· 林觉民《与妻书》 私心[in one's heart] 个人心里;内心里 私心十分感激 私心庆幸 向往[look forward to] 思慕;理想;追求 向往幸福的新生活 区区向往之至。——宋· 王安石《答司马谏议书》 温饱[saturated;have enough food and clothing;dress warmly and eat one's fill] 吃得饱,穿得暖 解决了温饱问题 初衷[original intension] 最初的愿望和心意 虽然经过百般挫折,他也不改初衷 |
随便看 |
|
经典对联大全收录11110副对联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春联、挽联及其它经典对联的释义,是国学研究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