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联 | 图画自天开喜双峰叠翠二水回澜争现名山真面目 楼台平地起看四野桑麻万家烟火尽成此处大文章 |
释义 | 图画自天开喜双峰叠翠二水回澜争现名山真面目 楼台平地起看四野桑麻万家烟火尽成此处大文章书院 对联全文上联:图画自天开喜双峰叠翠二水回澜争现名山真面目 对联备注:(湖南云山书院仰极台) 参考注释图画(1) [picture;drawing;painting] (2) 绘画 (3) 用线条、色彩描绘出来的形象(如油画、素描或版画) (4) 比喻壮丽的江山 (5) [tableau]∶生动的描写或形象的描绘 (6) [plan;scheme]∶谋划 天开[flight] 超越常规的活动, [思想精神等] 焕发、奔放 异想天开 叠翠层迭的翠绿色。指层迭的山色。 唐 杜颜 《灞桥赋》:“连山叠翠而西转,羣树分形而北疎。” 唐 刘蜕 《吊屈原辞·招帝子》:“鸞去凤飞兮云不归, 九疑 叠翠兮横 湘 雨。” 元 萨都剌 《溪行中秋翫月》诗:“四山叠翠开画图,溪瀨漱石如笙竽。” 二水(1).指 漳河 上游的 浊漳河 、 清漳河 。 北周 庾信 《聘齐秋晚馆中饮酒》诗:“ 漳 流鸣二水,日色下三臺。” 倪璠 注:“《汉书·地理志》曰:‘ 浊漳水 出 长子 谷鹿山 东,至 鄴 ,入 清漳 。’此言二水,盖谓 浊漳 清漳 也。” (2).方言。比喻重复的或不新鲜的事物。《扬州评话选·火烧博望坡》:“‘这件事呀!愚兄已知道了久矣。’原来 张飞 还是弄的个二水。” 回澜回旋的波涛。 南朝 梁 沉约 《日出东南隅行》:“延躯似纤约,遗视若回澜。” (1).回旋的波涛。 明 徐弘祖 《徐霞客游记·粤西游日记一》:“但见迴澜素波,触石奋出。” 清 程岫 《子夜歌》:“水去有迴澜,何时得郎返。” (2).波涛回旋。《艺文类聚》卷四引 晋 褚爽 《禊赋》:“川迴澜以澄映,岭插崿以霏烟。” (3).喻挽回局势。 清 张佩纶 《论闺秀诗》:“刼灰 五代 孰扶衰, 花蕊 《宫词》晚出疑。居士迴澜嗟力薄,昇平仅得 谢 家诗。” 真面目[true features; true colours] 真实的面貌和色彩 楼台(1) [balcony]〈方〉∶凉台 (2) [a high building; tower]∶较高的台榭,泛指楼(多用于诗词戏曲) 近水楼台 平地[level the ground] 平整土地 四野[the surrounding country;vast expanse of open ground] 四周广阔的原野;也指四面八方 名闻四野 雪后,四野白茫茫的一片 桑麻(1).桑树和麻。植桑饲蚕取茧和植麻取其纤维,同为古代农业解决衣着的最重要的经济活动。《管子·牧民》:“藏於不竭之府者,养桑麻、育六畜也。” 宋 辛弃疾 《鹧鸪天·春日即事题毛村酒垆》词:“閒意态,细生涯,牛栏西畔有桑麻,青裙縞袂谁家女,去趁蚕生看外家。” (2).泛指农作物或农事。 晋 陶潜 《归园田居》诗之二:“相见无杂言,但道桑麻长。” 唐 孟浩然 《过故人庄》诗:“开筵面塲圃,把酒话桑麻。” 王闿运 《<湘潭县志>序》:“家有置社,福我桑麻。” 烟火(1) [smoke and fire]∶火和烟 严禁烟火 满面尘灰烟火色。——唐· 白居易《卖炭翁》 (2) [cooked food]∶熟食 不食人间烟火 (3) [fireworks]∶烟花 教贲四叫花儿匠来,做几架烟火。——《jin2瓶2梅》 (4) [joss sticks and candles]∶祭祖时点的香火,借指后嗣 (5) [beacon-fire]∶指烽火 文章(1) [article;essay]∶原指文辞,现指篇幅不很长而独立成篇的文字 你看了晨报上的那篇文章了么? (2) [literary works;writings]∶泛指著作 为文章。——唐· 柳宗元《柳河东集》 每为文章。 (3) [hidden meaning]∶比喻曲折隐蔽的含义 话里有文章 (4) [thing;program]∶事情;程序 照例文章总得做好 |
随便看 |
|
经典对联大全收录11110副对联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春联、挽联及其它经典对联的释义,是国学研究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