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  词典首页

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对联:

 

对联 执辔问津耦耕人那知道一腔悲悯 升堂入室知德者才洞彻片席渊源
释义

执辔问津耦耕人那知道一腔悲悯 升堂入室知德者才洞彻片席渊源

书院,14字对联

对联全文

上联:执辔问津耦耕人那知道一腔悲悯
下联:升堂入室知德者才洞彻片席渊源

对联备注:

(王化龙题湖北问津书院仲子祠)

参考注释

执辔

(1).谓手持马缰驾车。《韩诗外传》卷一:“ 子贡 执轡而问曰:‘……今 陈 之修门者众矣,夫子不为式,何也?’”《后汉书·北海靖王兴传》:“ 显宗 之在东宫,尤见幸待,入侍讽诵,出则执轡。”《镜花缘》第八三回:“所以 信陵君 为 侯生 执轡, 张子房 为 圯上老人 纳履,后来兴王定霸,做出许多事业。”

(2).引申为驾驭能力。 南朝 梁 刘勰 《文心雕龙·章表》:“观其体赡而律调,辞清而志显,应物掣巧,随变生趣,执轡有餘,故能缓急应节矣。”

问津

[make inquiries;have interest in] 打听渡口,引申为探求途径或尝试

使子路问津焉。——《论语·微子》

遂无问津者。——晋· 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

无人问津

耕人

农人。《后汉书·礼仪志上》:“﹝立春之日﹞施土牛耕人于门外,以示兆民,至立夏。”此指泥塑的农人偶像。 唐 郑谷 《经贾岛墓》诗:“水绕荒坟县路斜,耕人讶我久咨嗟。” 宋 刘克庄 《运粮行》:“ 汉 军何日屯 渭 滨,营中子弟皆耕人。” 明 高启 《干将墓》诗:“青蛇冢间出,犹欲恐耕人。” 清 吴伟业 《避乱》诗:“尽道征夫苦,不惜耕人劳。”

知道

(1) [know]∶通晓天地之道,深明人世之理

闻一言以贯万物,谓之知道。——《管子》

(2) [know road]∶认识道路

今得遣归,既不知道,不能独行,为我得一伴否?——晋· 干宝《搜神记》

(3) [know;realize;be aware of]∶晓得,谓对事物有所了解、认识

知道了发生过的情况

一腔

(1).满腹;满胸。 元 关汉卿 《窦娥冤》第三折:“若果是一腔怨气喷如火,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绵。”《西游记》第八二回:“你看他做出那千般娇态,万种风情。岂知 三藏 一腔子烦恼。” 清 陈天华 《警世钟》:“一腔无限同舟痛,献与同胞侧耳听。” 郭小川 《大海浩歌》:“好,一腔胆略,好,一身风采。”

(2).表数量。用于宰杀的牲体,如羊、猪等。 唐 张鷟 《朝野佥载》卷四:“ 唐 姜晦 为吏部侍郎,眼不识字,手不解书,滥掌銓衡,曾无分别。选人歌曰:‘今年选数恰相当,都由座主无文章,案后一腔冻猪肉,所以名为 姜侍郎 。’”《水浒传》第二回:“宰了一腔大羊,杀了百十箇鷄鹅。”《儒林外史》第三九回:“少保大喜,赏了他一腔羊,一罎酒。”

悲悯

[sad and pityfull] 哀伤而同情

升堂入室

[pass through the hall into the inner chamber—have profound scholarship; become highly proficient in one’s profession]升堂比喻刚刚入门,入室比喻更高境界。后比喻人学问和技艺深得师传、造诣精深;也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,循序渐进,达到更高的水平。也作“登堂入室”

但是,进入大门并不等于升堂入室,要想真正获得各种知识,还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。——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——书目》

知德

(1).懂得道德。《论语·卫灵公》:“子曰:‘ 由 ,知德者鲜矣。’”《国语·周语下》:“其君在会,步言视听,必皆无謫,则可以知德矣。” 明 刘基 《梅颂》序:“予与 仲文 交,敬其好学而知德也。”

(2).知道别人施与的恩德。《文选·袁宏<三国名臣序赞>》:“民未知德,惧若在己。” 李周翰 注:“天下之有未闻知君德者,是辅臣之过,故惧若在己也。” 元 刘致 《端正好·上高监司》套曲:“万万人感恩知德,刻骨铭心,恨不得展草韁。”

才智与德行。 章炳麟 《訄书·订孔》:“﹝ 孔丘 ﹞下比 孟軻 ,博习故事则贤,而知德少歉矣。”

洞彻

[understand thoroughly;have a clear knowledge of;know clearly] 彻底地理解

片席

(1).片帆,孤舟。 唐 许浑 《九日登樟亭驿楼》诗:“鱸鱠与蓴羹,西风片席轻。” 宋 林逋 《送僧休复之京师》诗:“春江片席远,松月一房空。”

(2).一张坐席。言其狭小。 清 洪昇 《长生殿·复召》:“万岁爷何惜宫中片席之地,乃使沦落外边!”

渊源

[source;origin] 源流,本原

测其渊源,览其清浊,未有厉俗独行若宁者也。——《三国志·管宁传》

事物渊源

随便看

 

经典对联大全收录11110副对联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春联、挽联及其它经典对联的释义,是国学研究的有利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0-2024 Suppus.net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4/12/23 4:39: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