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联 | 予唯命夺唯命进退唯命三字冤狱摧坏长城堪恨枢廷无切谏 歌于斯哭于斯聚族于斯一角残山尚留旧第应知柏树有余馨 |
释义 | 予唯命夺唯命进退唯命三字冤狱摧坏长城堪恨枢廷无切谏 歌于斯哭于斯聚族于斯一角残山尚留旧第应知柏树有余馨名胜,长城 对联全文上联:予唯命夺唯命进退唯命三字冤狱摧坏长城堪恨枢廷无切谏 对联备注:(杨昌浚题浙江杭州启忠祠) 参考注释进退(1) [advance and retreat]∶前进和后退 进退不由。——宋· 文天祥《指南录后序》 进退无颜仪。——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 进退坐作之方。——宋· 苏轼《教战守》 进退维谷 (2) [sense of propriety] ∶该进则进,该退则退,指言行适度 不知进退 三字(1).指古字、篆、隶三种字体。《北史·刘芳传》:“昔 汉 世造三字石经於太学,学者文字不正,多往质焉。” (2).知制诰的别称。 宋 陈师道 《何郎中出示黄公草书》诗:“一官早要称三字,二鬢何须着两毛。” 宋 洪迈 《容斋四笔·官称别名》:“ 唐 人好以它名标榜官称……‘知制誥’为‘三字’。” (3).指“莫须有”三字。 清 赵翼 《岳祠铜爵》诗:“狱冤虽已昭三字,家祭终非告两 河 。”参见“ 三字狱 ”。 冤狱[verdict; miscarriage of justice] 指受人冤枉、诬告而定的罪 摧坏毁坏;损害。 唐 元稹 《上令狐相公诗启》:“始闻相公记忆,累旬以来,实惧粪土之墙,庇以大厦,便不摧坏,永为版筑之误。” 宋 罗大经 《鹤林玉露》卷二:“此虽小事,然摧坏小官气节,关係却大。” 清 叶廷琯 《吹网录·三河县辽碑》:“怒涛断岸,多致摧坏。” 长城(1) [the Great Wall]∶中国古代的伟大工程,西起甘肃嘉峪关,东到河北山海关,全长6700公里。公元前3世纪秦统一中国后,联结战国时燕、赵、秦之城并延长,始成长城。长城不但是中国最重要的历史文物,而且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(2) [impregnable bulwark]∶坚不可摧的力量或防御物 把我们的血肉,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枢廷见“ 枢庭 ”。 切谏直言极谏。《史记·汲郑列传》:“上闻,乃召拜为中大夫。以数切諫,不得久留内,迁为 东海 太守。”《后汉书·何敞传》:“ 敞 数切諫,言诸 竇 罪过, 宪 等深怨之。” 唐 张鷟 《朝野佥载》卷四:“﹝ 狄仁杰 ﹞箴规切諫有古人之风,剪伐淫词有烈士之操。” 明 陶宗仪 《辍耕录·切谏》:“夫以王之切諫不已,而上终纳之,可谓君明臣良者矣。” 于斯同“ 於此 ”。《楚辞·渔父》:“ 屈原 既放,游於江潭……渔父见而问之曰:‘子非三閭大夫歟?何故至於斯。’” 三国 魏 李康 《运命论》:“‘既明且哲,以保其身’、‘詒厥孙谋以燕翼子’者,昔吾先友,尝从事於斯矣。” 晋 袁宏 《三国名臣序赞》:“时值龙颜,则当年控三杰。 汉 之得材,於斯为贵。” 南朝 梁 任昉 《为齐明帝让宣城郡公第一表》:“家国之事,一至於斯,非臣之尤,谁任其咎。” 残山(1).谓山将尽处。 唐 杜甫 《游何将军山林》诗之五:“剩水 沧江 破,残山 碣石 开。” 宋 苏轼 《石鼻城》诗:“北客初来试新险, 蜀 人从此送残山。” (2).荒芜的山。 宋 杨万里 《新竹》诗:“东风弄巧补残山,一夜吹添玉数竿。” 旧第旧宅。《晋书·山涛传》:“左长史 范晷 等上言:‘ 涛 旧第屋十间,子孙不相容。’帝为之立室。” 明 沉德符 《野获编·历法·居第吉凶》:“地理吉凶,时亦有验,如余所知, 严分宜 旧第已三度籍没矣。” 有余(1) [have enough and to spare;have a surplus]∶有剩余 绰绰有余 (2) [more than;odd]∶有零 五十有余 |
随便看 |
|
经典对联大全收录11110副对联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春联、挽联及其它经典对联的释义,是国学研究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