畅姓在新百家姓排名:第222位 一.姓氏渊源:
单一渊源:源于姜姓,出自春秋时期齐国公族大夫,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。 有诸多史料、文献记载中,指畅氏出自女真族,为满族独有姓氏。其实这个论断是错误的! 在唐朝,著名茶圣陆羽在《茶经·七之事》引释道悦《续名僧传》说:“宋绎法瑶姓畅氏,河东人。永嘉中过江,遇沈台真,请真君武康小山寺,年垂悬车,饭所饮茶。永嘉中过江,遇沉台真,请真君武康小山寺,年垂悬车,饭所饮茶。永明中,敕吴兴礼致上京,年七十九。永明中,敕吴兴礼致上京,年七十九。”从中,人们不仅可以看出,在魏晋南北朝时期,中国的僧道在江淮以南的寺庙中已经有尚茶的风气,而且从此也可看到,畅氏族人已经颇为人们所识。 中国国家图书馆墓志第6958号拓片记载的《柳淮及妻畅氏合葬志》,其首题记载:“明处士乐溪柳公暨配畅氏合葬墓志铭”;盖篆书题:“明处士乐溪柳公暨其配畅氏合葬墓志铭”。该墓志由明朝的张鲤撰,锺铎正书,方元焕篆盖,铭于明隆庆元年(公元1567年)农历11月9日,该墓志出土于山东省临清市。显然,根据此方墓志,说明在中原地区早就有畅氏族人生息繁衍。 实际上据史籍《风俗通义》、《陈留·风俗传》等的记载:“畅出姜姓,齐后,望出魏郡。” 畅氏起源于春秋时期的齐国,为公族之后。畅氏始祖吕望深谙文韬武略,为劝周文王不要贸然攻商,曾以一段非常精彩的语言来劝说他:“鸷鸟将击,卑身翕翼;猛兽将搏,俯耳俯伏;圣人将动,必有愚色!” 春秋时期,齐国之公族一支为别于同族他支,以所迁居之畅邑(今吉林畅邑)为姓氏,改称畅氏,仍尊吕望为其始祖。 明朝末年,有畅氏族人投靠佟·努尔哈赤的后金政权者,被编入满洲镶白旗。入关后随爱新觉罗·多铎镇压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,因功被列入旗籍,但仍为汉族。 得姓始祖:吕望。 即姜尚,字子牙,初隐于渭滨,周文王猎于渭水遇之,与语大悦,说:“吾太公望子久矣”,故号太公望,俗称姜太公。在辅佐周文王、周武王灭商伐纣的过程中,吕望发挥的作用主要是:一,制定了恭顺事殷,麻痹商纣的策略;二,采取了争取与国,翦除商朝羽翼的步骤;三,鼓舞士气,严明纪律;四,指挥了牧野之战,亲自受命突击,击溃商军主力。 在辅佐周武王完成灭商大业后,吕望被列为社稷首功,被封于齐邑,定都营丘(今山东淄博),成为齐国之始祖。在有周之朝,齐国有征讨五侯九伯的特权,地位在各诸侯国之上。
二.迁徙分布: 畅氏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二百一十六位的姓氏,人口约四百八十万余,占全国人口的0.03%。 畅氏发源于春秋时的齐国,历桑海桑田,世事变迁,渐在洛水之北的河南郡和河北、山东、河南间地的魏郡形成大的聚落,其人丁兴旺,枝繁叶茂。 两晋、南北朝时期,中原板荡,狼烟四起,畅氏同其他中原士族一样,有避乱进入今安徽、江苏、浙江等南方省份者。 隋、唐两朝时期,畅氏河南郡望仍存,而魏郡的治所临漳由于几度焚于战火,畅氏不得已徙奔四方,一支迁入表里山河的山西,在晋南的河东郡落籍,中唐时期以一首与王之涣同名的诗《登鹳雀楼》享誉诗坛的畅当便是河东郡人,该诗与王诗俱为情景交融的好诗,诗曰:“迥临飞鸟上,高出世尘间,天势围平野,河流入断山。” 南宋王朝偏安江南后,加之宋末蒙古铁骑践踏江南,畅氏人不堪战火之苦,或谋生,或逃难,或仕宦渐散居于湖北、湖南、江西、福建、四川等省。 明朝初期,山西畅氏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,被分迁于北京、陕西、河北、河南等地。 明、清两朝时期,畅氏繁衍之主流依旧在北方,后伴随走西口,闯关东等各种自然移民运动,畅氏渐分布于西北、东北、华南各地。 如今,畅氏在中国大陆分布较广,尤以山西、河南两省多此姓氏。
三.郡望堂号:
1.郡望: 河南郡:秦朝时期名为三川郡。西汉高宗二年(公元前205年)改为河南郡,治所在雒阳(今河南洛阳),其时辖地在今河南黄河南部洛水、伊水下游,双洎河、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北部原阳县一带地区,辖二十二县,大致相当于今河南省孟津、偃师、巩义、荥阳、原阳、中牟、郑州、新郑、新密、临汝、汝阳、伊川、洛阳等县市。东汉时期既都洛阳,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,其长吏不称太守而称尹。隋朝初年被废黜,后又复为豫州河南郡。唐朝时期为洛州河南府,其辖境都远小于汉朝时期的河南郡。元朝时期为河南路,明、清两朝时期均为河南府。民国时期建为河南省。
魏 郡:秦、汉之际刘邦置郡,治所在邺县(今河北临漳),其时辖地跨今冀、鲁、豫三省之界。五胡十六国时辖地在今河南省北部内黄县、临漳县、浚县、河北省大名县、魏县、成安县、山东省冠县之间一带地区。北周末年迁治到安阳。隋朝时期改为相州魏郡。唐朝时期改为为相州邺郡(今河南安阳),而魏郡之名则移给魏州。 2.堂号:河南堂:以望立堂。 四.历史名人 畅 曾:(生卒年待考),西汉人。著名汉朝学者。传其撰有著名的《水德经》。 畅惠明:(生卒年待考),著名南朝齐国学者,撰有《论语义》十卷。 畅 璀:(公元?~765年待考),河东人(今山西夏县)。著名唐朝大臣。 畅 当:(生卒年待考),畅璀之子;河东人(今山西永济)。著名唐朝诗人。 畅 悦:(公元?~788年待考),河东人(今山西夏县)。著名唐朝官吏。 唐德宗贞元初年(公元784年)为尚书左丞。 唐贞元三年(公元787年),畅悦出拜湖南观察使。 唐贞元四年(公元788年),自任太子左庶子,拜桂管观察使。后逝世于镇所。 畅 巩:(生卒年待考),河东人(今山西夏县)。著名唐朝画家。 善画山水,似李思训。其子畅明瑾亦工画,成就还超过父亲。 畅大隐:(生卒年待考),洛阳人。著名宋朝学者。 曾事程颐。撰有著名的《程氏遗书》二十五卷。 畅师文:(公元1246~1317年),字纯甫,号泊然;南阳人(今河南南阳)。著名元朝大臣、农学家。 畅 宣:(生卒年待考),著名明朝官吏。 官至泰安知县,有循声,以母忧去。民颂于副使,以闻,明仁宗朱高炽命其服阕还任。 明宣德元年,服阕,吏部以请,明宣帝朱瞻基命其依先帝之命还任。 畅 亨:(生卒年待考),字文通;山西河津人。著名明朝官吏。 明成化十四年进士及第,中第三甲二十五名。 之后由长垣知县擢御史,巡抚浙江。当时岁饥,畅亨奏罢上供绫纱等物。 明弘治元年,又请罢温、处银课,欲置镇守中官张庆伏法。后反为贪官张庆所构,贬谪泾阳知县。 畅 华:(生卒年待考),字子实;陕西陇西人(今甘肃陇西)人。著名明朝官吏。 明正德十二年进士,中第三甲一百六十七名。 之后初授无锡知县,历官刑部广东司主事。后于福建司员外郎,决狱多所平反。 明嘉靖九年,畅华升山西按察司佥事,分巡河东道,弭盗安民。 畅华在职三年后,以年近六十岁为由,奏请退休而去。 畅 悦:(生卒年待考),河南孟津人。 清顺治三年进士及第,中第三甲九十五名。 畅泰兆:(生卒年待考),河南新乡人。 清康熙十八年进士及第,中第三甲七十八名。 畅云松:(生卒年待考),山西祁县人。 清康熙二十四年进士及第,中第三甲三十九名。 畅于熊:(生卒年待考),河南新乡人。 清雍正二年进士及第,中第三甲二百一十二名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