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诗 | 招王质夫 自此后诗,为周至尉时作。 |
朝代 | 唐代 |
作者 | 白居易 |
释义 | 原文濯足云水客,折腰簪笏身。喧闲迹相背,十里别经旬。 忽因乘逸兴,莫惜访嚣尘。 窗前故栽竹,与君为主人。 诗词问答问:《招王质夫 自此后诗,为周至尉时作。》的作者是谁?答:白居易 书法欣赏
全唐诗 参考注释濯足语出《孟子·离娄上》:“ 沧浪 之水清兮,可以濯我缨; 沧浪 之水浊兮,可以濯我足。”本谓洗去脚污。后以“濯足”比喻清除世尘,保持高洁。 晋 夏侯湛 《东方朔画赞》:“退不终否,进亦避荣。临世濯足,希古振缨。” 宋 张孝祥 《水调歌头·泛湘江》词:“濯足夜滩急,晞髮北风凉。” 云水客云游四方的人。《敦煌曲子词·谒金门》:“云水客,书见十年功积。” 唐 白居易 《招王质夫》诗:“濯足云水客,折腰簪笏身。”参见“ 云水 ”。 折腰(1) 弯腰行礼,现引申作“倾倒”意 江山如此多娇,引无数英雄竞折腰。——毛 * 《沁园春·雪》 (2) 屈身事人 不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。——梁· 萧统《文选·陶渊明传》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,使我不得开心颜。——唐· 李白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 簪笏冠簪和手版。古代仕宦所用。比喻官员或官职。 南朝 梁简文帝 《马宝颂》序:“簪笏成行,貂缨在席。” 唐 杜甫 《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》诗之三:“不愿论簪笏,悠悠沧海情。” 宋 曾季貍 《艇斋诗话》:“ 山谷 ‘简编自襁褓,簪笏到仍昆’,取 退之 联句‘爵勋逮僮隶,簪笏自怀绷’。” 清 方文 《寿姊氏姚夫人六十》诗之二:“簪笏夫家贵, 河 山嫂氏贤。” 相背亦作“ 相倍 ”。1.互相背叛。《史记·张耳陈馀列传论》:“及据国争权,卒相灭亡,何乡者相慕用之诚,后相倍之戾也!” (2).相违;相反。 三国 魏 嵇康 《与山巨源绝交书》:“简与礼相背,嬾与慢相成。” 唐 杜甫 《 * 送李二十九弟入蜀》诗:“檣乌相背发,塞雁一行鸣。” 逸兴超逸豪放的意兴。《艺文类聚》卷一引 晋 湛方生 《风赋》:“轩 濠 梁之逸兴,畅方外之冥适。” 唐 李白 《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》诗:“俱怀逸兴壮思飞,欲上青天览明月。” 明 归有光 《洧南居士传》:“视世之规规譾譾,无居士之高情逸兴,虽为官,岂能辨治哉?”《人物》1985年第4期:“窗外竹影婆娑,映得室内一碧如洗,更增添了他谈话的逸兴。” 嚣尘亦作“嚻尘”。1.喧闹扬尘。《左传·昭公三年》:“子之宅近市,湫隘嚣尘,不可以居。” 杨伯峻 注:“嚣,喧闹。尘,尘土飞扬。” 宋 曾巩 《灵岩寺兼简重元长老二刘居士》诗:“更闻雷远相从乐,世道嚣尘岂可干。” 明 王錂 《春芜记·访友》:“[外]石林精舍嚣尘少,[生]仗尔高朋探寂寥。” (2).指纷扰的尘世。 南朝 齐 谢朓 《之宣城出新林浦向版桥》诗:“嚻尘自兹隔,赏心於此遇;虽无玄豹姿,终隐南山雾。” 唐 白居易 《期李二十文略王十八质夫不至独宿仙游寺》诗:“ 文略 也从牵吏役, 质夫 何故恋嚣尘?” 宋 张孝祥 《减字木兰花·赠尼师旧角奴也》词:“清斋浄戒,休作断肠垂泪债;识破嚣尘,作箇逍遥物外人。”《再生缘》第三回:“已托禪心归浄界,还遭俗累涉嚣尘。” 为主放在首要位置 以自力更生为主 |
随便看 |
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,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