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诗 | 次喻景山韵 |
朝代 | 宋代 |
作者 | 陈宓 |
释义 | 次喻景山韵原文眼前儿辈谩嘈嘈,痒处凭谁著手搔。堪恨紫阳双鬓白,闭门吮笔自笺骚。 诗词问答问:次喻景山韵的作者是谁?答:陈宓 陈宓次喻景山韵书法欣赏
参考注释眼前(1) 眼睛前面 眼前是一幢幢新建的农舍 (2) 目前,当前或面临 眼前的问题 儿辈孩子们;后辈 嘈嘈(1) 众声喧杂的样子 (2) 形容声音的粗重 大弦嘈嘈如急雨。——唐· 白居易《琵琶行(并序)》 (3) 又 嘈嘈切切错杂乱 痒处(1).发痒的部位。 唐 杜牧 《读韩杜集》诗:“ 杜 诗 韩 集愁来读,似倩 * 痒处搔。” 宋 李之仪 《清平乐·听杨姝琴》词:“不待亲移玉指,自然痒处都消。” 朱自清 《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》:“但是远远的,远远的歌声仿佛隔着重衣搔痒似的,越搔越不着痒处。” (2).指心里怀的强烈愿望或身上存在的突出问题。 聂绀弩 《血书》:“那些教义除了告诉他们怎样做顺民以外,与他们心里的痒处又有什么关系呢?农民是不愿意从那些教义得到什么知识的。” 梁斌 《红旗谱》四一:“一阵话搔着 张嘉庆 的痒处,他不耐烦地说:‘得啦……我哪里比得过 江涛 ?’” 紫阳(1). 宋 代理学家 朱熹 的别称。 朱熹 之父 朱松 曾在 紫阳山 (在 安徽省 歙县 )读书。 朱熹 后居 福建 崇安 ,题厅事曰 紫阳书室 ,以示不忘。后人因以“紫阳”为 朱熹 的别称。 (2).传说中古代神仙常以紫阳为称号。如 周穆王 时 李八百 号 紫阳真君 , 汉 周义山 、 宋 张伯端 俱号 紫阳真人 。亦用以泛指道士。 唐 吴筠 《游仙》诗之十五:“招携紫阳友,合宴玉清臺。” 唐 钱起 《省中春暮酬嵩阳焦道士见招》诗:“多惭紫阳客,相忆白云深。” 吮笔犹含毫。借指构思为文或绘画。 宋 王禹偁 《一品孙郑昱》诗:“脱耒秉金鉞,吮笔乘朱轩。” 清 曹寅 《舟中望惠山举酒调培山》诗:“常嗤俗世子,吮笔輙求似。” 清 蠡城剑侠 《<轩亭冤>书后》:“﹝ 湘灵子 ﹞乃不辞劳瘁,舞文嚼墨吮笔以传之。” |
随便看 |
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,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