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诗 | 古梅 |
朝代 | 宋代 |
作者 | 陆游 |
释义 | 古梅原文梅花吐幽香,百卉皆可屏。一朝见古梅,梅亦堕凡境。 重叠碧藓晕,夭矫苍蚪枝。 谁汲古涧水,养此尘外姿? 诗词问答问:古梅的作者是谁?答:陆游 陆游古梅书法欣赏
参考注释梅花(1) 梅树的花 (2) 〈方〉∶腊梅 (3) 梅花形的 梅花翅。——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 幽香淡雅的香味 野芳发而幽香。——宋· 欧阳修《醉翁亭记》 百卉百草。后亦指百花。《诗·小雅·四月》:“秋日凄凄,百卉具腓。” 汉 张衡 《西京赋》:“冰霜惨烈,百卉具零。” 唐 罗隐 《春居》诗:“春风百卉摇,旧国路迢迢。” 宋 张元干 《青玉案·生朝》词:“花王独占春风远。看百卉、芳菲遍。” 清 张潮 《花鸟春秋》:“春王正月,梅放其英於干,与百卉争先,遂夺其魁。” 一朝一旦 一朝而天。——《国语·晋语》 凡境(1).谓平凡的境界。 唐 窦臮 《述书赋上》:“ 康帝 则幼少闲慢,迥出凡境,駟马安车,不尚驰骋。” 清 王摅 《哭玉峰相公用杜故仆射相国张公九龄韵》:“弟兄皆璠璵,下笔非凡境。” (2).指人世间。 宋 文同 《杨山人草堂》诗:“入鼎灵丹黄似橘,隔墙凡境臭如帤。” 清 顾炎武 《劳山歌》:“奇花名药絶凡境,世人不识疑天工。” 重叠(1) (2) 同样的东西层层堆叠 机构重叠 (3) 部分相一致 哲学和心理学重叠的领域 (4) 叠加,使一物与另一物占有相同位置并与之共存 把不同光源形成的两个图像重叠起来 碧藓(1).青苔。 唐 李商隐 《重过圣女祠》诗:“白石巖扉碧蘚滋,上清沦謫得归迟。”《花月痕》第十回:“西北角叠石为山,苍藤碧蘚,斑驳缠护。” (2).指绿竹。 唐 权德舆 《崔君墓志铭序》:“筑室於 毗陵 ,疏清流,荫碧蘚,树艺偃仰,有终焉之志。” (3).喻霉斑。 唐 杜甫 《八哀诗·故秘书少监武功苏公源明》:“夜宇照爇薪,垢衣生碧蘚。” 仇兆鳌 注:“碧蘚,犹今人言衣服霉斑。” 夭矫形容姿态的伸展屈曲而有气势 抚凌波而凫跃,吸翠霞而夭矫。——郭璞《江赋》 船头龙夭娇。——白居易《和微之春日投简阳明洞天》 汲古谓钻研或收藏古籍、古物,如汲水于井。 唐 韩愈 《秋怀诗》之五:“归愚识夷涂,汲古得脩綆。” 明 何景明 《水营墅治田圃种树》诗:“汲古缀遗言,欣焉秉柔翰。” 清 钱泳 《履园丛话·梦幻·司马达甫》:“汲古不倦,常收藏 汉 铜印谱最多。” 尘外犹言世外。 汉 张衡 《思玄赋》:“游尘外而瞥天兮,据冥翳而哀鸣。” 唐 孟浩然 《武陵泛舟》诗:“坐听閒猿啸,弥清尘外心。” 清 曹寅 《花笑轩步月留别蒲庵》诗:“鐘声尘外梦,花笑静中情。” |
随便看 |
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,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