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诗 | 四用出郊韵三首 |
朝代 | 宋代 |
作者 | 吴潜 |
释义 | 四用出郊韵三首原文一望平湖万顷连,恍如身在鹫峰前。筑涂成宅能移地,叠石为山欲夺天。 绿萼枝方停晓凤,白杨树已咽寒蝉。 达人大观缘如此,万事都来付且然。 诗词问答问:四用出郊韵三首的作者是谁?答:吴潜 吴潜四用出郊韵三首书法欣赏
参考注释一望(1).眺望一下;看一下。 南朝 梁 王僧孺 《落日登高》诗:“凭高且一望,目极不能捨。” 宋 孙光宪 《浣溪沙》词:“蓼岸风多橘柚香, 江 边一望 楚 天长。”《西游记》第三六回:“佇立草坡,一望并无客旅。”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五回:“隔墙一望,里面塔影冲霄,松声满耳,香烟冷落,殿宇荒凉。” (2).指目力所及的距离。亦泛指较近的距离。 元 王实甫 《丽春堂》第一折:“则见贝闕蓬壶一望中。”《三国演义》第四九回:“ 武昌 一望之地,最为紧要。”《西游记》第九三回:“我这寺一望之前,乃是 舍卫国 。” 万顷(1).百万亩。百亩为一顷。《管子·揆度》:“百乘为耕,田万顷为户。” (2).常用以形容面积广阔。 南朝 梁 任昉 《齐竟陵文宣王行状》:“渊然万顷,直上千仞。” 宋 杨万里 《过金沙洋望小海》诗:“须臾满眼贾胡舩,万顷一碧波黏天。”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二四回:“但愿父作公卿,子作状元,给我挣下万顷庄田。” 艾青 《在浪尖上》诗:“你在万里晴空下,宁静地注视着万顷波涛。” 恍如好似;仿佛。 宋 陈与义 《出山道中》诗:“高崖落絳叶,恍如人世秋。”《儒林外史》第十回:“此时 蘧公孙 恍如身游 閬苑 、 蓬莱 、 巫山 、 洛浦 。” 茅盾 《公式主义的克服》:“我们闭了眼睛,还恍如那些‘人物’即在跟前。” 鹫峰1.鹫山。 2.代称佛寺。 叠石为山叠:重叠。把石头堆成山。指假山。白杨(1) 杨属的任一种,其特征是具有柔软而扁平的长叶柄,叶片能在微风中飘动或飞舞 (2) 银白杨的俗称 寒蝉(1) 天冷后不叫或低鸣的蝉 (2) 蝉的一种,身体小,黑色,有黄绿色的斑点,翅膀透明。雄的有发音器,夏末秋初时在树上叫 寒蝉凄切。——宋· 柳永《雨霖铃》 达人乐观豁达的人,行事不为世俗所拘束的人;显达的人 孟僖子知其后必有达人。—— 宋· 司马光《训俭示康》 大观景象盛大壮观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。——宋· 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 蔚为大观 如此(1) 这样,那样;像指出的或提出的方式或方法这样或那样 如此则荆吴之势强——《资治通鉴》 理当如此 (2) 达到这个程度或达到这个范围 劳苦而功高如此。——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 (3) 这样的 两座城市发展的状况是如此相同 万事一切事情;全部事情 万事如意 都来(1).统统,完全。《敦煌变文集·父母恩重经讲经文》:“只为长时,驱驰辛苦,形貌精神,都来失绪。” 唐 罗隐 《晚眺》诗:“天如镜面都来静,地似人心总不平。” 宋 柳永 《慢卷绸》词:“细屈指寻思,旧事前欢,都来未尽,平生深意。” (2).总共;共有。《敦煌变文集·佛说阿弥陀经讲经文》:“经説比丘之众,其数都来多少?经:‘千二百五十人俱。’” (3).算来。 宋 范仲淹 《御街行·秋日怀旧》词:“残灯明灭枕头欹,諳尽孤眠滋味。都来此事,眉间心上,无计相迴避。” 明 汤显祖 《牡丹亭·写真》:“春归恁寒悄,都来几日意懒心乔?” 徐朔方 等注:“都来,算来。” (4).总是,老是。《敦煌变文集·董永变文》:“日日都来总不织,夜夜调机告吉祥。” 蒋礼鸿 通释:“都来和总连用,意思一样,就是日日总不织。加上‘都来’仅仅凑足七个字而已。” 唐 秦韬玉 《问古》诗:“都来总向人间看,直到皇天可是平。” 且然(1).谓亦将如此。《汉书·昌邑哀王刘髆传》:“ 贺 曰:‘且然,非所宜言。’” 颜师古 注:“谓亦将如此。” (2).犹言尚且如此。 金 王若虚 《论语辨惑三》:“然丧具称其家貲而不以死伤生,古之道也。虽於父母且然,况卑幼者乎?” 明 李贽 《复邓石阳》:“佛教且然,况 邓和尚 之语乎?” 清 李渔 《闲情偶寄·词曲·字分南北》:“説话且然,况登场演剧乎?” 恭敬貌。 宋 苏轼 《静常斋记》:“泛而出,渺而藏,万物之逝滔滔,此独且然而不忘,吾其命之曰‘常’。” |
随便看 |
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,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