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诗 | 赠从弟宣州长史昭 |
朝代 | 唐代 |
作者 | 李白 |
释义 | 赠从弟宣州长史昭原文淮南望江南,千里碧山对。我行倦过之,半落青天外。 宗英佐雄郡,水陆相控带。 长川豁中流,千里泻吴会。 君心亦如此,包纳无小大。 摇笔起风霜,推诚结仁爱。 讼庭垂桃李,宾馆罗轩盖。 何意苍梧云,飘然忽相会。 才将圣不偶,命与时俱背。 独立山海间,空老圣明代。 知音不易得,抚剑增感慨。 当结九万期,中途莫先退。 诗词问答问:赠从弟宣州长史昭的作者是谁?答:李白 李白赠从弟宣州长史昭书法欣赏
全唐诗:卷171_7 参考注释淮南(1) 指淮河以南、长江以北的地区,特指安徽的中部 (2) 安徽省的地级市。位于安徽省中部偏北,面积2121平方公里,其中市区面积1091平方公里;人口152万,其中市区人口100万。淮南煤矿是中国主要煤炭生产基地之一 望江南词牌名。原为 隋 乐曲名。 隋炀帝 曾制《望江南》八阕。 唐 用为词调名。初仅单调, 宋 时增双调。单调二十七字,五句三平韵。双调加倍。分前后段。另一变体,前后段各五句二仄韵二平韵,共五十九字。此调异名甚多,初名《谢秋娘》,传为 李德裕 悼念亡妓 谢秋娘 所作。后因 白居易 有“ 江南 好”及“能不忆 江 南”句,遂名《江南好》或《忆江南》。 刘禹锡 词有“春去也,多谢 洛城 人”句,因又名《春去也》。 温庭筠 词有“梳洗罢,独倚望江楼”句,遂又名《望江楼》。 皇甫松 词有“閒梦 江南 梅熟日”,又名《梦江南》、《梦江口》。 李煜 词作《望江梅》, 丘长春 词作《望蓬莱》。此外,其它还有《安阳好》、《梦仙游》、《步虚声》、《壶山好》、《归寨北》等异称。参阅 唐 段安节 《乐府杂录·望江南》、 宋 王灼 《碧鸡漫志·词谱》。 千里指千里马 先王之千里。——《吕氏春秋·察今》 碧山(1).青山。 南朝 梁 江淹 《悼室人》诗之十:“掩映金渊侧,游豫碧山隅。” 唐 杜牧 《鹭鸶》诗:“惊飞远映碧山去,一树梨花落晚风。” 南唐 冯延巳 《酒泉子》词:“芳草长川,柳映危桥桥下路,归鸿飞,行人去,碧山边。” (2).山名。在今 湖北省 安陆市 境。 唐 李白 《山中问答》诗:“问余何意栖 碧山 ,笑而不答心自闲。”《清道光重修安陆县志》卷五:“ 白兆山 ,一名 碧山 ,治西三十里,高二百丈许…… 李太白 读书其下。” 我行犹言我这里。《水浒传》第十四回:“ 雷横 又駡道:‘贼头贼脸贼骨头,必然要连累 晁盖 !你这等贼心贼肝,我行须使不得。’” 天外(1).天之外。极言高远。 战国 楚 宋玉 《大言赋》:“方地为车,圆天为盖,长剑耿耿倚天外。” (2).谓极远的地方。 唐 岑参 《送崔子还京》诗:“匹马西从天外归,扬鞭只共鸟争飞。” 戴望舒 《示长女》诗:“然后,缅想着天外的父亲,把疲倦的头搁在小小的绣枕。” (3).谓意想不到之处。《后汉书·西域传论》:“神迹诡怪,则理絶人区;感验明显,则事出天外。” 宗英(1).皇室中才能杰出的人。《汉书·叙传下》:“ 长沙 寂漠, 广川 亡声; 胶东 不亮, 常山 骄盈。四国絶祀, 河閒 贤明,礼乐是修,为 汉 宗英。”《周书·萧撝传》:“ 撝 以母老,表请归养私门…… 高祖 未许。詔曰:‘开府 梁 之宗英,今则任等三事。所谓 楚 虽有材, 周 实用之。’” 唐 杜甫 《舟中苦热遣怀奉呈阳中丞通简台省诸公》诗:“宗英 李端公 ,守职甚昭焕。”《资治通鉴·陈宣帝太建十二年》:“ 昉 等草詔署讫,逼 之仪 连署, 之仪 厉声曰:‘至上升遐,嗣主冲幼, 阿衡 之任,宜在宗英。方今 赵王 最长,以亲以德,合膺重寄。’” 胡三省 注:“宗英,宗室之中其才过人者。” (2).指一姓中的才士。 清 顾炎武 《华下有怀顾推官》诗:“伊昔吾宗英,赋诗一登临。” 雄郡地势险要,辖境辽阔,人阜物丰的大郡。 唐 韦应物 《始至郡》诗:“ 湓城 古雄郡,横 江 千里驰。” 水陆(1) 水路和陆路 水陆联运 水陆枢纽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,操悉浮以沿江,兼有步兵,水陆俱下。——《资治通鉴》 (2) 水里和陆上所产的食物,特指山珍海味 水陆俱陈 控带萦带。《文选·任昉<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>》:“闭门荒郊,再离寒暑。兼以东皋数亩,控带朝夕。” 刘良 注:“控,引也。带,绕也。朝夕,谓海也。”《北齐书·李稚廉传》:“詔以 济州 控带川陆,接对 梁 使,尤须得人。” 唐 韩愈 《送李尚书赴襄阳八韵》:“控带 荆门 远,飘浮 汉水 长。” 宋 王安石 《清风阁》诗:“远引江山来控带,平看鹰隼去飞翔。” 长川(1) 长流 (2) 连续不断地;常川 长川供给 长川往来 中流(1) 水流的中央;渡程中间 大石当中流。——宋· 苏轼《石钟山记》 使船保持在中流驶行 (2) 江河的中段 长江中流 (3) 中等 吴会(1). 秦 汉 会稽 郡治在 吴县 ,郡县连称为 吴会 。 清 赵翼 《陔馀丛考·吴会》:“ 西汉 时 会稽 郡治本在 吴县 ,时俗以郡县连称,故云 吴会 。” (2). 东汉 分 会稽郡 为 吴 会稽 二郡,并称 吴 会 。后亦泛称此两郡故地为 吴会 。《后汉书·蔡邕传》:“ 邕 虑卒不免,乃亡命江海,远跡 吴 会 。”《三国志·吴志·孙贲传》:“时 策 已平 吴 会 二郡。” 宋 苏轼 《喜刘景文至》诗:“平生所乐在 吴 会 ,老死欲葬 杭 与 苏 。”《金史·完颜纲传》:“僭称位号,偷生 吴 会 。” 唐 以后,俗亦称 平江府 (今 江苏 苏州 )为 吴会 。 元 陆友仁 《吴中旧事》:“府署之南名 吴会坊 。” 清 纳兰性德 《渌水亭杂识》卷一:“世多称 平江 为 吴会 ,意谓 吴 为东南一都会也。自 唐 以来如此,今郡中有 吴会亭 ,府治前有 吴会坊 。” 如此(1) 这样,那样;像指出的或提出的方式或方法这样或那样 如此则荆吴之势强——《资治通鉴》 理当如此 (2) 达到这个程度或达到这个范围 劳苦而功高如此。——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 (3) 这样的 两座城市发展的状况是如此相同 包纳(1).包含容纳。 唐 李白 《赠从弟宣州长史昭》诗:“君心亦如此,包纳无小大。” 宋 沉括 《梦溪续笔谈》:“有干将之器,不露锋芒;怀照物之明,而能包纳。” (2).接受。《金史·外国传上·西夏》:“所进帐本非珍异,使人亦已到边,若不蒙包纳,则下国深诚无所展效。” (3).谓承担代缴。《元典章·圣政二·恤流民》:“逃户差税,已尝戒飭,毋令见在人户包纳。” (4).苞苴纳贿。谓受礼受贿。《明史·宣宗纪》:“禁司仓官包纳,戒法司慎刑狱。” 小大(1).小的和大的。有时犹云一切、所有。《书·顾命》:“柔远能邇,安劝小大庶邦。”《左传·庄公十年》:“小大之狱,虽不能察,必以情。”《北史·乐运传》:“大尊比来小大之事,多独断之。” 清 黄鷟来 《咏史》之一:“旷观宇宙内,小大何相蒙?” (2).引申指长的和幼的、轻的和重的等。《荀子·非相》:“故长短小大善恶形相,非吉凶也。”《诗·小雅·楚茨》:“既醉既饱,小大稽首。” 郑玄 笺:“小大,犹长幼也。”《礼记·王制》:“疑狱,氾与众共之。众疑赦之,必察小大之比以成之。” 郑玄 注:“小大,犹轻重也。”《礼记·乐记》:“律小大之称,比终始之序,以象事行。” 郑玄 注:“小大,谓高声正声之类也。” (3).特指小孩和大人。意谓全家。 晋 王羲之 《十七帖》:“瞻近无缘,省告,但有悲叹。足下小大悉平安也。” 晋 王羲之 《十七帖》:“ 武 妹小大佳也。” (4).指儿子。《三国志·魏志·公孙度传》“ 渊 亦恐 权 远不可恃,且贪货物,诱至其使,悉斩送 弥 晏 ”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《魏略》:“ 宿舒 、 孙综 前到 吴 ,贼 权 问臣家内小大, 舒 、综对臣有三息。” 宋 张齐贤 《洛阳搢绅旧闻记·安中令大度》:“唤小大取鐁锣将篦照来。中令自就地取幞头,用公服袖揩拭。” 摇笔动笔。谓写字作文。 汉 王充 《论衡·程材》:“文吏摇笔,考迹民事。” 南朝 梁 刘勰 《文心雕龙·时序》:“ 茂先 摇笔而散珠, 太冲 动墨而横锦。” 唐 杜审言 《赠苏味道》诗:“据鞍雄剑动,摇笔羽书飞。” 高旭 《元旦》诗:“摇笔动关天下计,倾樽长抱古人忧。” 风霜(1) 在有冷空气吹来的地区出现的一种气霜 (2) 比喻旅途上或生活中所经历的艰难困苦 久经风霜 推诚以诚心相待。《淮南子·主术训》:“块然保真,抱德推诚,天下从之,如响之应声,景之象形。”《魏书·高祖纪下》:“凡为人君,患於不均,不能推诚御物。” 宋 欧阳修 《刘公墓志铭》:“推诚自信,不为防虑。”《清史稿·文宗纪》:“给事中 苏廷魁 疏请推诚任贤,慎始图终。” 茅盾 《虹》七:“如果人家能够推诚相与,那她即使受点牺牲,也很甘心。” 仁爱宽人慈爱;爱护、同情的感情 对谁也不要生坏心,对所有的人都要仁爱 讼庭即讼堂。 唐 李白 《赠从弟宣州长史昭》诗:“讼庭垂桃李,宾舘罗轩盖。” 傅尃 《梦蘧于临武县》诗:“讼庭如水吏人閒,官舍萧然昼掩关。”参见“ 讼堂 ”。 桃李桃花和李花;比喻栽培的后辈和所教的门生;喻人的青春年少;喻争荣斗艳、品格低下的小人庸人 宾馆招待宾客的房屋 轩盖(1).车盖。 南朝 梁 范云 《赠张徐州稷》诗:“轩盖照墟落,传瑞生光辉。” 唐 杜甫 《奉送郭中丞兼太仆卿充陇右节度使三十韵》:“斜日当轩盖,高风卷旆旌。” 元 范梈 《题李白郎官湖》诗:“ 黎侯 独起梁栋之,仿佛云中昔轩葢。” (2).带篷盖的车。显贵者所乘。 南朝 宋 鲍照 《咏史》:“明星晨未稀,轩盖已云至。” 唐 王昌龄 《宿灞上寄侍御璵弟》诗:“半夜驰道喧,五侯拥轩盖。” 清 陈康祺 《郎潜纪闻》卷十四:“ 稚黄 尝作诗评云:‘ 陆景宣 如濯龙甲第,宛落康馗,流水游龙,轩盖联映。’” (3).借指达官贵人。 晋 陆机 《晋平西将军孝侯周处碑》:“轩盖列於 汉 庭,蝉冕播於 阳羡 。” 唐 王勃 《益州德阳县善寂寺碑》:“綺罗分解珮之因,轩葢得捐金之所。” 清 曹寅 《归舟和培山见答韵》:“轩盖来无时,盛事每难併。” 何意(1).为什么,何故。 宋玉 《神女赋》:“晡夕之后,精神怳忽,若有所喜,纷纷扰扰,未知何意?” 南朝 梁 任昉 《奏弹刘整》:“ 整 闻声仍打 逡 , 范 唤问:‘何意打我儿?’” 北齐 颜之推 《颜氏家训·教子》:“﹝ 瑯瑘王 ﹞遂大怒,询曰:‘至尊已有,我何意无?’” (2).岂料;不意。《后汉书·申屠蟠传》:“ 蟠 勃然作色曰:‘始吾以子为可与言也,何意乃相拘教乐贵之徒邪?’” 三国 魏 吴质 《答魏太子笺》:“自谓可终始相保,并骋材力,效节明主,何意数年之閒,死丧略尽。”《醒世恒言·灌园叟晚逢仙女》:“吾姊妹居此数十餘年,深蒙 秋公 珍重护惜,何意驀遭狂奴,俗气薰炽,毒手摧残。” 清 顾炎武 《王征君潢具舟小坐栅洪桥下》诗:“何意多同心,合沓来诸方?” 飘然(1) 形容飘摇的样子 (2) 形容轻飘飘像要飞扬的样子 飘然欲仙 (3) 形容心情轻松的样子 相会(1) 相见;会面 他们是在公园门口相会的 (2) 指情人在特定地点或时间见面的约会 年轻妇女们老在这里和她们的情人相会 才将具有才智的将领。《新唐书·朱宣传》:“﹝ 朱全忠 ﹞之攻 宣 ,凡十兴师,四败绩。 宣 才将皆尽,益内沮,度不能与 全忠 确,则固守,增堞深沟为不可逼。” 方言。刚才。 巴金 《兄与弟》:“我们好容易才把他拉回来。才将劝睡着。” 柳青 《铜墙铁壁》第十一章:“怎么样,才将说的话算不算?” 不偶(1).不遇;不合。 汉 王充 《论衡·命义》:“行与主乖,退而远,不偶也。” 南朝 宋 颜延之 《五君咏·嵇中散》:“ 中散 不偶世,本自餐霞人。” (2).引申为命运不好。 宋 苏轼 《京师哭任遵圣》诗:“哀哉命不偶,每以才得谤。” 清 蒲松龄 《聊斋志异·叶生》:“ 淮阳 叶生 者,失其名字。文章词赋冠絶当时,而所如不偶,困於名场。” 与时追逐时机。《史记·仲尼弟子列传》:“ 子贡 好废举,与时转货貲。” 裴駰 集解:“与时,谓逐时也。” 独立(1) 单独的站立 独立寒秋。——毛 * 《沁园春·长沙》 (2) 不依靠他人 独立生活 (3) 一个国家或一个政权不受别的国家或政权的控制而自主地存在 少年独立(不依靠他人)国独立(自主)。——清· 梁启超《饮冰室全集·文集》 (4) 军队在编制上不隶属于上一级单位,直接隶属于更高一级单位 独立营(不隶属于团而直接隶属于师的营) (5) 孤立无依 茕茕独立 山海(1).山与海。《史记·吴王濞列传论》:“﹝ 吴王 ﹞能薄赋歛,使其众,以擅山海利。” 晋 卢谌 《赠刘琨》诗:“每凭山海,庶覿高深。” 宋 曾巩 《管榷》:“自此山海之入,征榷之筭,古禁之尚疏者皆密焉。” 清 纳兰性德 《一络索·长城》词:“山海几经翻覆,女墙斜矗。看来费尽 祖龙 心,毕竟为谁家筑。” (2).喻指荒远偏僻之处。 晋 袁宏 《后汉纪·献帝纪四》:“且兵革之兴,外患众矣, 微 将远蹈山海,以求免乎!” 微 , 袁微 ,《三国志·魏志·袁涣传》作“袁徽”。《南史·隐逸传上·渔父》:“僕山海狂人,不达世务,未辨贱贫,无论荣贵。” 唐 元结 《系乐府·古遗叹》:“嗟嗟山海客,全独竟何辞。” (3).比喻高深、繁多或重大。 北齐 颜之推 《颜氏家训·归心》:“一披法服,已堕僧数……比诸白衣,犹不啻山海也。” 王利器 集解引 卢文弨 曰:“山海以喻比流辈为高深也。”《周书·晋荡公护传》:“假汝贵极三公,富过山海。” 元 无名氏 《陈州粜米》第二折:“我和那权豪每结下些山海也似寃讐。” (4).指山珍海味。 清 魏源 《默觚下·治篇十四》:“飢渴已慰而求甘旨,甘旨不已而错山海,于是饱腹之本意亡。” 圣明英明圣哲,无所不晓。旧时称颂皇帝的一种谀辞 这真是“曲终奏雅”,令人如释重负,觉得 * 毕竟圣明,好人也终于得救。——鲁迅《病后杂谈》 知音(1) 古代伯牙善于弹琴,钟子期善于听琴,能从伯牙的琴声中听出他寄托的心意 子期死, 伯牙绝弦,以无知音者。——《列子·汤问》 (2) 后来用知音称知己,能赏识的人 (3) 知心朋友 不易(1).艰难,不容易。《诗·大雅·文王》:“宜鉴于 殷 ,骏命不易。” 朱熹 集传:“不易,言其难也。”《论语·子路》:“为君难,为臣不易。” 清 李渔 《闲情偶寄·词曲》:“要知此种文字,作之可怜,出之不易。” 毛 * 《<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>的序言二》:“对于一些不易看懂的名词,作了一些注解。” (2).不改变;不更换。《易·乾》:“不易乎世,不成乎名。” 王弼 注:“不为世俗所移易。”《汉书·哀帝纪》:“制节谨度以防奢淫,为政所先,百王不易之道也。” 颜师古 注:“言为常法,不可改易。” 宋 苏轼 《仇池笔记·记张憨子》:“冬夏布褐,三十年不易,然近之不觉有垢秽气。” 抚剑(1).按剑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三年》:“遂超乘,右抚剑,左援带,命驱之出。” 三国 魏 曹植 《求自试表》:“奋袂攘袵,抚剑东顾,而心已驰於 吴会 矣。” 唐 司空图 《冯燕歌》:“ 冯君 抚剑即迟疑,自顾平生心不欺。” 清 俞樾 《春在堂随笔》卷三:“非贸贸然暴虎冯河、抚剑疾视者所可与议也。” (2).指从戎。 南朝 齐 谢朓 《和江丞北戍琅琊城》:“岂不思抚剑,惜哉无轻舟。” 感慨心灵受到某种感触而慨叹(感慨不已) 她不免感慨地想道:“……真是事变知人心啦!”——丁玲《太阳照在桑乾河上》 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,而徒感慨于其遗事,斯诚后死者之羞也!——孙文《<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> 序》 中途半路;进程中间 中途退出 |
随便看 |
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,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