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诗 | 摇落 |
朝代 | 唐代 |
作者 | 杜甫 |
释义 | 摇落原文摇落巫山暮,寒江东北流。烟尘多战鼓,风浪少行舟。 鹅费羲之墨,貂馀季子裘。 长怀报明主,卧病复高秋。 诗词问答问:摇落的作者是谁?答:杜甫 杜甫摇落书法欣赏
全唐诗:卷230_42 参考注释摇落凋残,零落。《楚辞·九辩》:“悲哉秋之为气也!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。” 北周 庾信 《枯树赋》:“沉沦穷巷,芜没荆扉,既伤摇落,弥嗟变衰。” 唐 杜甫 《谒先主庙》诗:“如何对摇落,况乃久风尘。” 明 何景明 《答望之》诗:“江湖更摇落,何处可安栖?” 清 曹寅 《和程令彰十八夜饮南楼》之一:“客心摇落傍孤笳,步屧随时向酒家。” 巫山(1). 战国 宋玉 《高唐赋》序:“昔者先王尝游 高唐 ,怠而昼寝。梦见一妇人,曰:‘妾 巫山 之女也,为 高唐 之客。闻君游 高唐 ,愿荐枕席。’王因幸之。去而辞曰:‘妾在 巫山 之阳,高丘之阻,旦为朝云,暮为行雨,朝朝暮暮, 阳臺 之下。’旦朝视之,如言,故为之立庙,号曰 朝云 。”后遂用为男女幽会的典实。 五代 冯延巳 《鹊踏枝》词之七:“心若垂杨千万缕,水阔花飞,梦断 巫山 路。” 明 梁辰鱼 《浣纱记·通嚭》:“今夜同欢会,梦魂飞, 巫山 一对暮云归。”《西湖佳话·西泠韵迹》:“但求一见,为荣多矣,谁敢妄想 巫山 之梦。” (2).山名。在 四川 、 湖北 两省边境。北与 大巴山 相连,形如“巫”字,故名。 长江 穿流其中,形成三峡。 唐 李白 《古风》之五八:“我行 巫山 渚,寻古登 阳臺 。” 宋 陆游 《三峡歌》:“十二 巫山 见九峰,船头彩翠满秋空。” 毛 * 《水调歌头·游泳》词:“截断 巫山 云雨,高峡出平湖。” 寒江称秋冬季节的江河水面。 南朝 梁 何逊 《夕望江桥示萧咨议杨建康江主簿》诗:“旅人多忧思,寒江復寂寥。” 唐 柳宗元 《江雪》诗:“孤舟蓑笠翁,独钓寒江雪。” 宋 朱熹 《菩萨蛮·次圭父回文韵》词:“暮江寒碧縈长路,路长縈碧寒江暮。” 清 黄鷟来 《冬日送程与山归新安》诗:“此时独乘艇,心接寒江月。” 东北(1) 指中国东北地区,包括辽宁、吉林、黑龙江三省以及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 (2) 泛指东北方向 烟尘(1) 烟灰 (2) 烟雾和尘埃 (3) 烽烟和战场上扬起的尘土,旧时指战火 汉家烟尘在东北。——唐· 高适《燕歌行》 九重城阙烟尘生。——唐· 白居易《长恨歌》 (4) 旧时指人烟稠密的地方 锦里烟尘外,江村八九家。——杜甫《为农》 战鼓古代作战时为鼓舞士气或指挥战斗而击的鼓 风浪(1) 风和波浪 (2) 比喻艰险的遭遇 久经风浪 行舟驾驶船只 行舟在长江中 季子裘季子 的貂裘。指 战国 时 苏秦 入 秦 求仕,资用耗尽而归之事。《战国策·秦策一》:“﹝ 苏秦 ﹞説 秦王 书十上而説不行。黑貂之裘弊,黄金百斤尽,资用乏絶,去 秦 而归。羸縢履蹻,负书担橐,形容枯槁,面目犂黑,状有归色。”后以“季子裘”谓旅途或客居中处境困顿。 唐 殷尧藩 《九日》诗:“壮怀空掷 班超 笔,久客谁怜 季子 裘。” 宋 陆游 《舟中夜赋》诗:“千里风尘 季子 裘, 五湖 烟浪 志和 舟。” 明 唐顺之 《十五夜旅怀》诗:“镜有 潘郎 鬢,囊无 季子 裘。” 长怀(1).遐想,悠思。 汉 刘向 《九叹·远逝》:“情慨慨而长怀兮,信上皇而质正。” 三国 魏 嵇康 《秀才答》诗之四:“感寤长怀,能不永思。” 南朝 梁 江淹 《恨赋》:“齎志没地,长怀无已。” (2).犹永归。谓一去不返。《文选·司马相如<上林赋>》:“驰波跳沫,汩濦漂疾,悠远长怀,寂漻无声,肆乎永归。” 李善 注引 郭璞 曰:“‘怀’亦‘归’,变文耳。” 明主贤明的君主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九年》:“美哉,渢渢乎!大而婉,险而易行,以德辅此,则明主也。”《史记·刺客列传》:“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,而忠臣有死名之义。” 鲁迅 《故事新编·采薇》:“他原是 妲己 的舅公的干女婿,做着祭酒,因为知道天命有归,便带着五十车行李和八百个奴婢,来投明主了。” 卧病患病不起,躺在床上 高秋秋高气爽的时节 高秋夜方静,神居肃且深。——南朝齐· 谢脁《谢宣城集·奉和隋王殿下》 |
随便看 |
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,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