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诗 | 偈一 |
朝代 | 唐代 |
作者 | 惠能 |
释义 | 偈一原文菩提本非树,明镜亦非台;本来无一物,何处染尘埃?诗词问答问:偈一的作者是谁?答:惠能 惠能偈一书法欣赏
参考注释菩提佛教音译名,指觉悟的境界 明镜(1) 明亮的镜子,比喻完美的典范 谦恭礼节的明镜 (2) 明察;明鉴 今提五个首级首告,望相公老爷明镜。——《古今小说》 本来(1) 从一开始 (2) 向来,原来 (3) 原先;先前 (4) 理所当然 一物(1).一种事物;一件事物。《管子·白心》:“然而天不为一物枉其时,明君圣人亦不为一人枉其法。”《史记·周本纪》:“此一物足以释 西伯 ,况其多乎!” 唐 杜牧 《冬至日寄小侄阿宜》诗:“第中无一物,万卷书满堂。” 清 郑燮 《同起林上人重访仁公》诗之三:“莫教轻一物,可待报他生。” 马南邨 《燕山夜话·共通的门径》:“没有无所不知的博学之士,也没有只知一事一物而不知其他的专门家。” (2).同类物;同一事。《周礼·夏官·校人》:“掌王马之政,辨六马之属,种马一物,戎马一物,齐马一物,道马一物,田马一物,駑马一物。” 宋 沉括 《梦溪补笔谈·药议》:“药有用根,或用茎叶,虽是一物,性或不同,苟未深达其理,未可妄用。” 苏曼殊 《断鸿零雁记》第十二章:“云耶,电耶,雨耶,雪耶,实一物也,不过因热度之异而变耳。” (3).犹一事。《礼记·文王世子》:“行一物而三善皆得者,唯世子而已。” 郑玄 注:“物犹事也。” 南朝 梁武帝 《报侯景书》:“朕为万乘之主,岂可失信於一物。” (4).犹言一个标准。《墨子·尚贤上》:“上之所以使下者,一物也;下之所以事上者,一术也。” 何处哪里,什么地方。《汉书·司马迁传》:“且勇者不必死节,怯夫慕义,何处不勉焉!” 唐 王昌龄 《梁苑》诗:“万乘旌旗何处在?平臺宾客有谁怜?”《宋史·欧阳修传》:“ 脩 论事切直,人视之如仇,帝独奬其敢言,面赐五品服。顾侍臣曰:‘如 欧阳脩 者,何处得来?’” 茅盾 《一个女性》五:“但是何处有爱呢?何处是爱呢?” 尘埃(1) 飞扬的尘土 尘埃传播病菌 (2) ;比喻污浊的东西 爷娘妻子走相送,尘埃不见咸阳桥。—— 唐· 杜甫《兵车行》 蝉蜕于浊秽,以浮游尘埃之外,不获世之滋垢。——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 蒙世俗之尘埃。 诗文赏析有两道诗偈与禅宗分裂为南北二宗的一段历史关系密切,此偈便是其一(另一偈见后文述)。 一日禅宗五世祖弘忍宣布以作偈选法嗣。先是首座弟子神秀作偈〖见本书:唐五代.神秀.偈一(身是菩提树)及其注解〗,该偈不能令弘忍完全满意;后有一个不识字的舂米行者叫慧能的,请人代笔写出此偈。菩提 、明镜并非子虚,慧能在偈中却偏要说是“本来无一物”,从禅宗“空、无”观点来看,慧能此偈的确比神秀的见解高出许多;加之因不识字,更显慧能“顿悟”之难能可贵,弘忍遂临时决定以慧能为法嗣,秘密给慧能讲《金刚经》、传木棉袈裟并令他急速逃回广东原籍(新州,今新兴县)。 |
随便看 |
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,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