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诗 | 读乐天集戏作五绝 |
朝代 | 宋代 |
作者 | 苏辙 |
释义 | 读乐天集戏作五绝原文乐天梦得老相从,洛下诗流得二雄。自笑索居朋友绝,偶然得句与谁同。 诗词问答问:读乐天集戏作五绝的作者是谁?答:苏辙 苏辙读乐天集戏作五绝书法欣赏
参考注释乐天乐于顺应天命,引申为乐于自己的处境而无忧虑 乐天知命,故不忧。——《易·系辞上》 老相谓相貌显得比实际年龄大。 洛下(1).指 洛阳 城。 南朝 梁 刘令娴 《祭夫徐悱文》:“调逸 许 中,声高 洛 下。” 宋 苏轼 《次韵刘景文周次元寒食同游西湖》:“ 山西 老将诗无敌, 洛 下书生语更妍。” 明 王世贞 《明佐游梁无资作歌见援聊此奉复》诗:“吾家弱弟惭小落, 洛 下东西两间屋。” (2).复姓。 汉 代有 洛下閎 。见《汉书·公孙弘卜式儿宽传赞》。 诗流指诗人。 唐 杜甫 《送长孙九侍御赴武威判官》诗:“樽前失诗流,塞上得国宝。” 宋 杨万里 《都下和同舍客李元老承信赠诗之韵》:“诗流倡和秋虫鸣,僧房问答狮子吼。” 清 袁枚 《昨冬下苏松喜又得女弟子五人》诗:“从古诗流高寿少,於今闺阁读书多。” 得二(1).谓善于凭借正反两方面的条件,及时因势利导,以达目的。二,指阴、阳。亦具体指吉与凶、善与恶、得与失等。语本《易·繫辞下》:“因贰以济民行,以明失得之报。” 孔颖达 疏:“贰,二也。谓吉凶二理,言《易》因自然吉凶二理以济民之行也。欲令趋吉而避凶,行善而不行恶也。”《文选·任昉<王文宪集序>》:“体三才之茂,践得二之机。” 李善 注:“子曰:‘知几其神乎! 颜氏 之子,其殆庶几乎!有不善,未尝不知,知而未尝復行。’ 韩康伯 曰:‘在理则昧,造形则悟, 颜子 之分也,失之於几,故有不善,得之於二,不远而復,故知之未尝復行也。’” (2).谓一举而得双虎。 春秋 鲁 大夫 卞庄子 刺虎的故事。见《史记·张仪列传》。《晋书·姚萇载记》:“吾欲移兵岭北,广收资实,须 秦 弊 燕 迴,然后垂拱取之。兵不血刃,坐定天下,此 卞庄 得二之义也。” 索居孤身独居 吾离群而索居,亦已久矣。——《礼记·檀弓上》 朋友(1) 除情人或亲属之外彼此有交情的人 朋友之交,至于劝善规过足矣…。——清· 刘开《孟涂文集》 (2) 恋爱的对象 谈朋友 (3) 指幕友 我那里左右要请朋友,你就可以拣一个合式的事情,代我办办。——《二刻拍案惊奇》 偶然突然的,不是经常的;意想不到的 偶然现象 偶然事件 得句谓诗人觅得佳句。 唐 周贺 《上陕府姚中丞》诗:“成家尽是经纶后,得句应多諫諍餘。” 宋 陆游 《晴甫一日复大风雨连日不止遣怀》诗:“得句已无前辈赏,开编时与古人游。” 元 萨都剌 《高邮至邵伯》诗之一:“有时得句无人和,风雨寒窻夜读书。” 清 曹寅 《秋日过访芥公》诗:“得句闻敲鉢,逃禪媿闭关。”参见“ 觅句 ”。 |
随便看 |
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,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