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诗 | 高宗皇帝挽词 |
朝代 | 宋代 |
作者 | 留正 |
释义 | 高宗皇帝挽词原文南北休兵久,仁恩及物深。九龄终帝梦,四海遏韶音。 圣学高於古,衰衣始自今。 一抔陵上土,他日卜嵩岑。 诗词问答问:高宗皇帝挽词的作者是谁?答:留正 留正高宗皇帝挽词书法欣赏
参考注释南北(1) 北方和南方 (2) 南端到北端之间的距离 休兵(1) 停战 (2) 休息调整过的军队 仁恩仁爱恩德。 汉 董仲舒 《春秋繁露·十指》:“亲近来远,同民所欲,则仁恩达矣。” 三国 魏 曹植 《娱宾赋》:“扬仁恩於白屋兮,踰 周公 之弃餐。” 唐 韩愈 《袁州申使状》:“伏乞仁恩,特令改就常式,以安下情。”《三国演义》第一○四回:“伏愿陛下清心寡慾,约己爱民,达孝道於先皇,布仁恩於宇下。” 及物(1) (2) 表示由动作者或主语带给宾语动作的 (3) 包含有及物动词的形式的 九龄(1).九岁。 汉 扬雄 《法言·问神》:“育而不秀者,吾家之 童乌 乎?九龄而与我玄文。” 晋 陶潜 《责子》诗:“ 通 子垂九龄,但念梨与栗。” (2).指九十岁。语本《礼记·文王世子》:“ 文王 谓 武王 曰:‘女何梦矣?’ 武王 对曰:‘梦帝与我九龄。’ 文王 曰:‘女以为何也?’ 武王 曰:‘西方有九国焉,君王其终抚诸。’ 文王 曰:‘非也!古者谓年龄,齿亦龄也。我百、尔九十,我与尔三焉。’ 文王 九十七乃终, 武王 九十三而终。” 郑玄 注:“九龄,九十年之祥也。”后引申为长寿。 唐 殷寅 《玄元皇帝应见贺圣祚无疆》诗:“言因六梦接,庆叶九龄传。” 宋 范成大 《别拟太上皇帝挽歌词》:“如何千万寿,不待九龄终。”《扫迷帚》第二回:“在 文王 之告 武王 曰,梦帝锡九龄,不赐 管 蔡 ,是也。” 四海(1) 指全国各地 四海为家 将军既帝室之胄,信义著于四海。——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 大阉之乱,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,四海之大,有几人欤?——明· 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 (2) 指世界各地 放之四海而皆准 (3) 豪放、豁达 老牛说:“真是大手笔,四海得很” 圣学指 孔子 之学。 明 王守仁 《传习录》卷上:“后儒不明圣学,不知就自己心地良知良能上体认扩充。” 清 陈康祺 《郎潜纪闻》卷二:“ 康熙 朝,以 朱子 昌明圣学,有益斯文,命礼臣升躋神位於十哲之次。” 梁启超 《日本横滨中国大同学校缘起》:“北肇强学於京师,南开圣学於 桂海 。” 衰衣(1).丧服。有“斩衰”、“齐衰”之别。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十:“我如今只要拿一疋粗麻布,做件衰衣,与他家小廝穿了,叫他竟到 莫 家去做孝子。” (2).谓服丧。 清 蒲松龄 《聊斋志异·宅妖》:“女子衰衣,麻綆束腰际,布裹首;以袖掩口,嚶嚶而哭,声类巨蝇。” 陵上(1).凌驾于他人之上。《国语·周语中》:“夫人性,陵上者也,不可盖也。” 韦昭 注:“如能在人上者,人欲胜陵之也,故君子上礼让而天下莫敢陵也。” (2).犯上。《管子·治国》:“危乡轻家则敢陵上犯禁。陵上犯禁则难治也。”一本作“ 凌上 ”。 他日(1) 将来;来日,将来的某一天或某一时期 他日见于王。——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 他日驴一鸣。——《战国策·魏策》 他日不忘老人芋。——清· 周容《芋老人传》 愿他日得志。 (2) 以往;昔日 嵩岑即 嵩山 。 晋 陆云 《登遐颂》:“ 伯严 志道,翻飞自南,服食中岳,练形 嵩岑 。”《魏书·裴衍传》:“伏见 嵩岑 极天,苞育名草,修生救疾,多游此岫。” 唐 刘希夷 《嵩岳闻笙》诗:“今来卧 蒿岑 ,何幸承幽音。” |
随便看 |
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,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