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诗 | 杨梅 |
朝代 | 宋代 |
作者 | 余萼舒 |
释义 | 杨梅原文摘来鹤顶珠犹湿,点出龙睛泪未乾。若使太真知此味,荔支应不到长安。 诗词问答问:杨梅的作者是谁?答:余萼舒 余萼舒杨梅书法欣赏
参考注释顶珠清代官吏装在帽顶正中作为装饰的圆珠,也是官吏的品级标志。也叫顶子 龙睛(1).《太平御览》卷七十引《淮南子》:“黄金千岁生黄龙,黄龙入藏生黄泉。”注:“黄泉,黄龙之精汋也。”精,通“ 睛 ”。后因称泉水为“龙睛”。 唐 皮日休 《以紫石砚寄鲁望兼酬见赠》诗:“石墨一研为凤尾,寒泉半勺是龙睛。” (2).指杨梅。 宋 郭祥正 《杨梅石门》诗:“颗颗龙睛赤,深深映石门。” 若使假使,假如,如果。《晏子春秋·外篇上二》:“若使古之王者毋知有死,自昔先君太公至今尚在,而君亦安得此国而哀之?” 唐 李咸用 《赠来进士鹏》诗:“若使无良遇,虚言有至公。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十一:“小壻得有今日,皆赖丈人提携;若使当日困穷旅店,没人救济,早已填了丘壑,怎能勾此身荣贵?” 真知真才实学;深刻的哲理;真理 实践出真知 支应(1) 应付,处理 支应一番 (2) 搪塞 (3) 守候;伺侯 今天晚上我来支应 (4) 供应 强迫老百姓支应他们 不到(1) 不足,少于… 不到四分钟驶行了一公里 (2) 未到;不出席或未出席 教师抱怨那个孩子不到学校上课 (3) 不周到 我们是粗人,照顾不到,请多原谅 长安长安地名始于秦朝,西汉、隋、唐等朝的都城,在今陕西西安一带 |
随便看 |
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,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