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  词典首页

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诗文:

 

古诗 读三学士人论事三书
朝代 宋代
作者 戴复古
释义

读三学士人论事三书原文

邦计伤虚耗,边民苦乱离。
诸公事缄默,三学论安危。
灾异天垂戒,修为国可医。
传闻上元夜,绝似太平时。

诗词问答

问:读三学士人论事三书的作者是谁?答:戴复古
问:读三学士人论事三书写于哪个朝代?答:宋代
问:戴复古的名句有哪些?答:戴复古名句大全

戴复古读三学士人论事三书书法欣赏

戴复古读三学士人论事三书书法作品欣赏
读三学士人论事三书书法作品

参考注释

邦计

国家大计。《旧唐书·崔彦昭传》:“入司邦计,开张用经纬之文;出统藩维,抚驭得韜鈐之术。” 宋 曾巩 《代宋敏求知绛州谢到任表》:“进闻邦计,出假使符。”《续资治通鉴·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》:“﹝ 王仁赡 ﹞掌邦计几十年,恣下吏为姦,怙恩固宠,莫敢发者。”

虚耗

(1).空竭。《韩诗外传》卷十:“今百姓之於外,短褐不蔽形,糟糠不充口,虚耗而赋歛无已,王收太半而藏之臺,是以天火之。”《后汉书·西羌传·东号子麻奴》:“自 羌 叛十餘年閒,兵连师老,不暂寧息……延及内郡,边民死者不可胜数, 并 凉 二州遂至虚耗。” 唐 刘肃 《大唐新语·极谏》:“ 总章 中, 高宗 将幸 凉州 ,时 陇右 虚耗,议者以为非便。” 明 何景明 《功实篇》:“ 汉武 之才过於 文 景 ,承三世之富厚,不易纪而虚耗者,好大无厌也。”

(2).白白地消耗,浪费。 郑观应 《盛世危言·电报》:“电报,学生测量未準,停报久而虚耗多。” 邹韬奋 《经历》十三:“我自己由‘工’而‘文’,常悔恨时间的虚耗,但是在这一点上却无意中不免得到一些好处。”

边民

边境上的居民

乱离

(1).政治混乱,给国家带来忧患。《诗·小雅·四月》:“乱离瘼矣,爰其适归。” 毛 传:“离,忧。” 郑玄 笺:“今政乱国将有忧病者矣。” 晋 潘岳 《关中诗》:“乱离斯瘼,日月其稔。” 明 方孝孺 《绝命词》:“天降乱离兮,孰知其由。”

(2).遭乱流离。 汉 王粲 《赠蔡子笃》诗:“悠悠世路,乱离多阻。”《后汉书·烈女传·董祀妻》:“感伤乱离,追怀悲愤。” 唐 刘长卿 《送李录事兄归襄邓》诗:“白首相逢征战后,青春已过乱离中。” 鲁迅 《坟·我之节烈观》:“乱离时候,照顾不到,一遇‘逆兵’(或是“天兵”)就无法可想。”

公事

(1) 朝廷之事;公家之事

公事公办

(2) 公文,文件

处理公事

(3) 案件;事件

* 公事

(4) 即公事人。罪犯

缄默

亦作“ 缄嘿 ”。1.闭口不言。《宋书·范泰传》:“ 泰 又上表曰:‘……深根固蔕之术,未洽於愚心,是用猖狂妄作而不能缄默者也。’”《南齐书·豫章文献王嶷传》:“息意缄嘿,一委时运。” 宋 孔平仲 《续世说·直谏》:“使臣缄嘿,非社稷之福也。” 清 钱泳 《履园丛话·臆论·谨言》:“遇富贵人切勿论声色货利,遇庸俗人切勿谈语言文字,寧缄默而不言,毋驶舌以取戾。” 叶圣陶 《倪焕之》八:“其他的学生,一部分是袖手缄默,表示怕同有权威的同学们争竞。”

(2).沉默寡言。 清 沉复 《浮生六记·闲情记趣》:“﹝ 萧爽楼 ﹞有四取:慷慨豪爽,风流藴藉,落拓不羈,澄静缄默。” 茅盾 《追求》八:“他要一个沉静缄默的女子。” 冰心 《冬儿姑娘·我们太太的客厅》:“ 陶先生 是个科学家,和大多数科学家一般,在众人中间不大会说话,尤其是在女人面前,总是很局促,很缄默。”

三学

(1). 唐 代称国子学、太学、四门学为三学,隶属国子监。文武三品以上官吏子孙得入国子学,五品以上子孙得入太学,七品以上子孙及平民之俊异者得入四门学。《新唐书·儒学传序》:“广学舍千二百区,三学益生员,并置书算二学,皆有博士。”

(2). 宋 代称太学之外舍、内舍、上舍为三舍,亦称三学。《宋史·职官志五》:“ 熙寧 初,詔用经术取士,广阔黌舍,分为三学,增置生徒总二千八百人。”参阅《新唐书·选举志上》。参见“ 三舍法 ”。

(3).佛教称戒学、定学、慧学为“三学”。《翻译名义集·示三学法》:“今谓防非止恶曰戒,息虑静缘曰定,破惑证真曰慧……三学是为涅槃法。”

安危

平安和危险

奋勇抢救溺水儿童,不顾自己的安危

灾异

亦作“灾异”。指自然灾害或某些异常的自然现象。《汉书·宣帝纪》:“盖灾异者,天地之戒也。”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:“天鉴孔明,虽疎不失。灾异示人,前后数矣,而未见所革,以復往悔。” 唐 刘知几 《史通·史官建置》:“国不置史,注记无官,是以行事多遗,灾异靡书。”《三国演义》第一○二回:“臣今职掌司天臺,但有祸福,不可不奏:近有羣鸟数万,自南飞来,投於 汉水 而死,此不祥之兆;臣又观天象,见奎星躔於太白之分,盛气在北,不利伐 魏 ;又 成都 人民,皆闻柏树夜哭:有此数般灾异,丞相只宜谨守,不可妄动。” 严复 《救亡决论》:“曩己丑、庚寅之间, 祈年殿 与 太和门 数月连燬。一所以事天,一所以临民:王者之大事也。灾异至此,可为寒心!”

垂戒

亦作“ 垂诫 ”。1.垂示警戒。 唐 司空图 《疑经》:“纵天王制用失节,多取於诸侯,如欲垂诫,即书於 周 史可矣。” 明 王鏊 《震泽长语·经传》:“若夫子意在垂戒,一二篇足矣,何取於多若是。”

(2).留给后人的训戒。 唐 韩愈 《答张彻》诗:“悔狂已咋指,垂诫仍鐫铭。” 宋 王禹偁 《官醖》诗:“彝酒《书》垂诫,羣饮圣所戮。”《明史·后妃传赞》:“《易》曰:‘闲有家,悔亡。’苟越其闲,悔将无及。圣人之垂戒远矣哉。”

修为

(1).实行。 明 钱德洪 《王守仁<大学问>附录》:“师常曰:吾此意思,有能直下承当,只此修为直造圣域。”

(2).修行。 明 单本 《蕉帕记·提因》:“不知弟子怎么修为,纔到上乘。”

传闻

(1) 听到流传

传闻说你将同她结婚

(2) 通过多人才了解

(3) 辗转流传的消息

传闻多失

元夜

元宵

太平

社会安定

安于太平之乐。——宋· 苏轼《教战守》

随便看

 

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,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0-2024 Suppus.net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4/12/22 13:53:0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