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诗 | 茶花二首 |
朝代 | 宋代 |
作者 | 苏辙 |
释义 | 茶花二首原文细嚼花须味亦长,新芽一粟叶间藏。稍经腊雪侵肌瘦,旋得春雷发地狂。 开落空山谁比数,烝烹来岁最先尝。 枝枯叶硬天真在,踏遍牛羊未改香。 诗词问答问:茶花二首的作者是谁?答:苏辙 苏辙茶花二首书法欣赏
参考注释花须花蕊。 唐 杜甫 《陪李金吾花下饮》诗:“见轻吹鸟毳,随意数花鬚。” 宋 张表臣 《蓦山溪·游甘露寺》词:“寻柳眼,觅花鬚,春色知何处。”《花月痕》第四三回:“ 芝友 大家来看 痴珠 ……重过 秋心院 ,觉得草角花鬚,悉将溅泪。” 一粟(1).古代长度和重量单位。《淮南子·天文训》:“律之数十二,故十二蔈而当一粟,十二粟而当一寸……其以为量,十二粟而当一分,十二分而当一銖,十二銖而当半两。” (2).喻物之细微渺小。 宋 欧阳修 《憎蚊诗》:“惟尔於其间,有形纔一粟。” 宋 苏轼 《赤壁赋》:“寄蜉蝣於天地,渺沧海之一粟。”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回:“但恐太仓一粟,无济于事。” 腊雪冬至后立春前下的雪。 唐 刘禹锡 《送陆侍御归淮南使府》诗:“ 泰山 呈腊雪, 隋 柳布新年。” 宋 欧阳修 《蝶恋花》词:“尝爱 西湖 春色早,腊雪方销,已见桃开小。” 明 李时珍 《本草纲目·水一·腊雪》:“冬至后第三戌为腊,腊前三雪,大宜菜麦,又杀虫蝗。腊雪密封阴处,数十年亦不坏。” 春雷春天打的雷 发地(1).拔地而起;起自地面。 南朝 梁 沉约 《游锺山诗应西阳王教》:“发地多奇岭,干云非一状。” 唐 王勃 《梓州郪县灵瑞寺浮图碑》:“发地龙盘,干霄凤峙。” 唐 王翰 《赋得明星玉女坛送廉察尉华阴》:“ 洪河 之南曰 秦镇 ,发地削成五千仞。” (2).谓地表土壤疏松。 宋 王谠 《唐语林·补遗四》:“诸山皆发地土多,惟此山大石攒倚。” 落空(1) 毫无结果,没有着落 这事有落空的危险 (2) 遭受彻底失败 两头落空 (3) 空子 比数相与并列;相提并论。《汉书·司马迁传》:“刑餘之人,无所比数,非一世也。所从来远矣。” 宋 苏轼 《与蔡景繁书》:“又念以重罪废斥,不敢復自比数於士友间,但愧缩而已。” 明 王世贞 《短长上》:“ 秦 人恐而退,自摈为戎,不敢比数于诸侯。” 考校计算。《周礼·夏官·大司马》“简稽乡民,以用邦国” 汉 郑玄 注:“简,谓比数之;稽,犹计也。”《汉书·梅福传》:“ 建始 以来,日食地震,以率言之,三倍 春秋 ,水灾亡与比数。” 颜师古 注:“言其极多,不可比较而数也。” 清 李渔 《闲情偶寄·颐养·行乐》:“世人忧贫而致疾,疾而不可救药者,几与 恒河 * 数。” 来岁来年。《周礼·春官·肆师》:“社之日,涖卜来岁之稼。” 郑玄 注:“社祭土为取财焉,卜者问后岁稼所宜。” 晋 陶潜 《酬刘柴桑》诗:“今我不为乐,知有来岁不?” 清 俞樾 《茶香室丛钞·印卖状元赋》:“梦神授以《来岁状元赋》。” 枯叶干叶,败叶。《后汉书·郑太传》:“以胶固之众,当解合之势,犹以烈风扫彼枯叶。” 唐 温庭筠 《遐水谣》:“狼烟堡上霜漫漫,枯叶号风天地乾。” 宋 陆游 《太息》诗:“秋砧满孤村,枯叶拥破驛。” 明 刘基 《枣下何纂纂行》:“严风萧瑟枯叶飞,蜂蝶不来人亦稀。” 天真(1) 指不受礼俗拘束的品性 (2) 引申为单纯、朴实、幼稚;头脑简单 不要太天真,以致相信这些政客的每件事 天真的女孩 天真似五岁的小孩 |
随便看 |
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,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