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  词典首页

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诗文:

 

古诗 送元思师
朝代 宋代
作者 王灼
释义

送元思师原文

思师讲法华,众说积丘坟。
尝扰师子座,受降千人军。
犹嫌文字传,圣域未策勋。
欲唱江南曲,试披楚塞云。
良才大蔽牛,匠者宜挥斤。
箭锋或相直,对面同一欣。
古人得解脱,乃不厌多闻,归业阅故书,请以道眼分。

诗词问答

问:送元思师的作者是谁?答:王灼
问:送元思师写于哪个朝代?答:宋代
问:王灼的名句有哪些?答:王灼名句大全

王灼送元思师书法欣赏

王灼送元思师书法作品欣赏
送元思师书法作品

参考注释

众说

多种多样的说法

众说纷纭

丘坟

(1).山陵之地。参见“ 丘墟 ”。

(2).坟墓。《文选·班昭<东征赋>》:“ 蘧氏 在城之东南兮,民亦尚其丘坟。” 李善 注:“《陈留风俗传》曰, 长垣县 有 蘧乡 ,有 蘧伯玉 冢。” 唐 韩愈 《题楚昭王庙》诗:“丘坟满目衣冠尽,城闕连云草树荒。犹有国人怀旧德,一间茅屋祭 昭王 。”《前汉书平话》卷下:“ 南郑 褒州 韩信 丘坟磪倒东南一角,里面有大蛇,身长数丈。”

(3).传说中的古代典籍《九丘》《三坟》的简称。《艺文类聚》卷十六引 南朝 梁 王筠 《昭明太子哀策文》:“遍该湘素,殫极丘坟。”《北齐书·祖鸿勋传》:“敝精神於丘坟,尽心力於河汉。” 唐 杨炯 《<王勃集>序》:“或苟求虫篆,未尽力於丘坟;或独徇波澜,不寻源於礼乐。”

坟墓。《白雪遗音·南词·世间男女》:“莫谈苟且私相好,结髮夫妻也有分;在生虽则同衾枕,怎能到老合坵坟。”

师子座

(1). 释迦牟尼 的坐席。《大智度论》卷七:“佛为人中师子,佛所坐处,若牀若地,皆名师子座。”

(2).指寺院中佛、菩萨的台座以及佛教高僧说法时的坐席。《北齐书·杜弼传》:“ 魏帝 集名僧於 显阳殿 讲説佛理,勑 弼 昇师子座,当众敷演。” 南朝 梁 慧皎 《高僧传·义解·道生》:“生于大众中正容誓曰:‘若我所説反於经义者,请於现身即表癘疾;若於实相不相违背者,愿捨寿之时据师子座。’”

受降

(1) 接受敌方投降

受降仪式

(2) 投降

快快下马来受降

文字

(1) 记录语言的符号,如汉字、拉丁字母。秦始皇统一中国后,在“琅琊山刻石”中才第一次把文字叫做字

仓颉之初作书,盖依类象形,故谓之文,其后形声相益,即谓之字。文者物象之本,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。——《说文解字叙》

(2) 文章;作文

文字通顺

(3) 语言的书面形式,如汉文、俄文

(4) 文书;公文

行文字

(5) 密信

得此文字

圣域

犹言圣人的境界。《汉书·贾捐之传》:“臣闻 尧 舜 ,圣之盛也, 禹 入圣域而不优。” 唐 韩愈 《进学解》:“是二儒( 孟軻 、 荀卿 )者,吐辞为经,举足为法,絶类离伦,优入圣域。” 明 徐爱 《<传习录>卷上按语》:“不知先生居夷三载,处困养静,精一之功固已超入圣域,粹然大中至正之归矣。”

策勋

见“ 策勋 ”。

亦作“ 策勛 ”。记功勋于策书之上。《左传·桓公二年》:“凡公行,告于宗庙;反行,饮至、舍爵、策勋焉,礼也。” 杜预 注:“既饮置爵,则书勋劳于策,言速纪有功也。”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下》:“夏四月,大司马 吴汉 自 蜀 还京师,于是大饗将士,班劳策勋。” 李贤 注:“其有功者,以策书纪其勋也。”《古诗源·木兰诗》:“策勋十二转,赏赐百千彊。” 唐 刘禹锡 《平蔡州》诗之一:“策勛礼毕天下泰,猛士按剑看 常山 。” 明 唐顺之 《咏俞虚江参将》诗之一:“此日渠魁当授首,策勋早见上麒麟。” 清 陈康祺 《郎潜纪闻》卷十:“天子深居九重,如见策勛太易,必至好大喜功。”

江南曲

乐府《相和曲》名。也称《江南可采莲》。古辞写 江 南采莲时的景色,纯用白描。参阅 唐 吴兢 《乐府古题要解》卷上、 宋 郭茂倩 《乐府诗集·相和歌辞·江南》。

良才

杰出的人才。《墨子·亲士》:“良才难令,然可以致君见尊。” 三国 吴 韦昭 《博弈论》:“博选良才,旌简髦俊。” 宋 范仲淹 《天骥呈才赋》:“偶昌运以斯出,呈良才而必分。”

匠者

木工;工匠。《庄子·逍遥游》:“吾有大树,人谓之樗。其大本臃肿而不中绳墨,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,立之涂,匠者不顾。” 南朝 梁 任昉 《齐竟陵文宣王行状》:“先是震于外寝,匠者以为不祥,将加治葺。”

挥斤

《庄子·徐无鬼》:“ 郢 人堊慢其鼻端,若蝇翼,使 匠石 斲之。 匠石 运斤成风,听而斲之,尽堊而鼻不伤, 郢 人立不失容。”运斤,挥动斧头。后用为发挥高超技艺的典故。 宋 王安石 《思王逢原》诗:“便恐世间无妙质,鼻端从此罢挥斤。”

相直

相对。 北魏 郦道元 《水经注·淮水》:“ 中瀆水 自 广陵 北出 武广湖 东, 陆阳湖 西,二湖东西相直五里。” 清 俞正燮 《癸巳类稿·台湾府属渡口考》:“﹝ 臺湾 ﹞与 福州 、 兴化 、 泉州 、 漳州 四府相直。”

对面

(1)

(2) 对门

他就住在对面

(3) 当面

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,忍能对面为盗贼。——唐· 杜甫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

(4) 正前方

杨志却待要回言,只见对面松林里影着一个人。——《水浒传》

同一

(1) 相同;同样

同一实也。——汉· 王充《论衡·订鬼篇》

结束在同一的命运里

(2) 一致

古人

泛指前人,以区别于当世的人

得解

(1).获释。《三国志·魏志·武帝纪》:“ 太祖 乃变易姓名,间行东归,出关,过 中牟 ,为亭长所疑,执诣县,邑中或窃识之,为请得解。”

(2).犹言解悟,领会。《艺文类聚》卷七六引 南朝 梁 王筠 《国师草堂寺智者约法师碑》:“开宝函之奥典,阐金字之微言,显证一乘,宣扬三慧,辩才无阂,游戏神通,莫不皆悟无生,咸知忘想,随类得解,俱会真如。”

(3).德行和才能。得,通“ 德 ”。《敦煌变文集·丑女缘起变文》:“惭耻这身无得解,大王宠念赴(副)乾坤。” 蒋礼鸿 通释:“‘得’是‘德’的假借字……‘解’是才能。”

谓获得乡荐。 宋 赵彦卫 《云麓漫钞》卷四:“官府多用申解二字……士人获乡荐亦曰得解。”《宋史·选举志二》:“时诸道贡籍多燬於兵,乃詔转运司令举人具 元符 以后得解、升贡、户贯、三代、治经,置籍于礼部,以稽考焉。”参阅《文献通考·选举三》。

不厌

(1).不嫌;不加以排斥。《论语·乡党》:“食不厌精,膾不厌细。”《韩非子·难一》:“战阵之间,不厌诈伪。” 清 李渔 《闲情偶寄·词曲》:“凡此皆有伦有脊之言,虽巧而不厌其巧。”

(2).不合。《文选·班彪<王命论>》:“取舍不厌斯位,符瑞不同斯度,而苟昧权利,越次妄据,外不量力,内不知命,则必丧保家之主。” 李善 注引 韦昭 曰:“厌,合也。”

(3).不满足;不饱。厌,通“ 饜 ”。《楚辞·离骚》:“众皆竞进以贪婪兮,凭不厌乎求索。”《史记·伯夷列传》:“然 回 也屡空,糟穅不厌,而卒蚤夭。”《汉书·王莽传中》:“富者犬马餘菽粟,骄而为邪;贫者不厌糟糠,穷而为姦。” 明 方孝孺 《赠金溪吴仲实序》:“必学於诗、书、礼、乐、六艺之文至於终身而不厌。”

(4).不服。《汉书·景帝纪》:“诸疑狱,若虽文致於法而於人心不厌者,輒讞之。” 颜师古 注:“厌,服也。”

不魇,不做恶梦。厌,通“ 魘 ”。

多闻

见多识广

博学多闻不是一件坏事

归业

回复原来的正业。主要指农业。《资治通鉴·唐肃宗至德元年》:“ 滎阳 、 陈留 胁从兵,皆散令归业。”《宋史·太宗纪一》:“没界外民归业,仍给復三年。” 宋 岳飞 《申省破曹成捷状》:“及夺到被虏人民数万人放令归业。”

故书

旧书;古书。《新唐书·文艺传中·郑虔》:“ 虔 追紬故书可誌者得四十餘篇,国子司业 苏源明 名其书为《会粹》。” 清 王士禛 《池北偶谈·谈艺五·文椒本草》:“《癸辛杂识》云:‘至斥卖内府故书於广济库,有出相彩画《本草》一部,极奇。’” 章炳麟 《訄书·原变》:“惟玉独无所见於故书軼事。”

道眼

(1).佛教语。指能洞察一切,辨别真妄的眼力。《敦煌变文汇录·维摩诘经问疾品变文》:“必使天龙开道眼,教伊八部悟深因。” 宋 苏轼 《与王定国书》:“粉白黛緑者,俱是火宅中狐狸射干之流,愿公以道眼照破。” 明 田汝成 《西湖游览志馀·艺文赏鉴一》:“今此幅得 李唐 法,世人以肉眼观之,则无足取也。若以道眼观之,则形不足而意有餘矣。” 易宗夔 《新世说·巧艺》:“具道眼者,必有以教我。”

(2).旷野中行人踩出来的小路。 刘白羽 《一个温暖的雪夜》:“开头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,后来风雪又下得漫天漫地,不知道什么时候一离开道眼,我们就在荒草甸子里转游开了。”

(3).办法;主意。 端木蕻良 《科尔沁旗草原》十八:“你的道眼比我多,快快想个好法子,把 大山 那小子烟消火灭。” 曲波 《林海雪原》十三:“快把你的道眼拿出来呀!留在肚子里叫它生小崽呀!”

(4).指达到目的的途径。 梁斌 《播火记》二一:“你天不怕地不怕,连我也不看在眼里。道眼儿越走越窄,窄到挤不过身子去了。”

(5).言外之意。 管桦 《小英雄雨来》一:“ 雨来 听出 铁头 话里面有道眼,就折转身,朝着河沿跑。”

随便看

 

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,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0-2024 Suppus.net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4/7/20 14:13:3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