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诗 | 十拍子/破阵子 |
朝代 | 宋代 |
作者 | 马子严 |
释义 | 十拍子/破阵子原文点缀莫窥天巧,名称却道人为。香酝蜜脾分几点,色映乌云倚一枝。 遥看步赏迟。 映水不嫌疏影,娇春也自同时。 红树落残风自暖,塞管声长晓更催。 此时知不知。 诗词问答问:十拍子/破阵子的作者是谁?答:马子严 马子严十拍子/破阵子书法欣赏
参考注释点缀(1) 衬托;装饰 自荷钱出水之日,便为点缀绿波。——明· 李渔《闲情偶寄·种植部》 (2) 应景儿;凑数儿 (3) 指衬托、装饰的东西 天巧不假雕饰,自然工巧。 唐 韩愈 《答孟郊》诗:“规模背时利,文字覷天巧。” 宋 张世南 《游宦纪闻》卷四:“周遭有十奇,如 石门 、 水帘 、 瀑布 、 石灯 、 石钟罄 、 观音影 之类,皆自然天巧。” 清 李渔 《闲情偶寄·居室·窗栏》:“必取整木一段,分中锯开,以有锯路者着墻,天然未斫者向内,则天巧人工,俱有所用之矣。” 名称(1) 用以识别某一个体或一群体(人或事物)的专门称呼 这种水果的名称叫苹果 (2) 赢得或赠予的称号 多年来林区所在地没有恰当的名称 人为(1) 人造成 一种人为的装饰品 (2) 人去干、做 事在人为 蜜脾蜜蜂营造的酿蜜的房。其形如脾,如称。 唐 李商隐 《闺情》诗:“红露花房白蜜脾,黄蜂紫蝶两参差。” 宋 朱淑真 《日永》诗:“雨过横塘蛙吹闹,日融芳圃蜜脾香。” 元 卢挚 《沉醉东风·春情》曲:“残花酿蜂儿蜜脾。细雨和燕子香泥。” 清 西厓 《谈徵·名部下·蜜脾》:“今以蜂窝生蜜为蜜脾,盖形似也。《格物要论》:‘蜂採百芳酿蜜,其房如脾,故谓之蜜脾。’” 乌云(1) 黑云 狂风四起,乌云满天 (2) 借指妇女的乌发 一枝(1).一根枝杈。《庄子·逍遥游》:“鷦鷯巢於深林,不过一枝。” 晋 张华 《鹪鹩赋》:“其居易容,其求易给,巢林不过一枝,每食不过数粒。”后用以比喻栖身之地。 唐 杜甫 《宿府》诗:“已忍伶俜十年事,强移栖息一枝安。” 宋 曾巩 《次道子中书问归期》:“一枝数粒身安稳,不羡云鹏九万飞。” 清 方文 《庐山·玉帘泉》诗:“小楼暖可居,他日借一枝。” (2).一支。一根。用于细长的东西。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十一回:“等到望见过往的客商到了,一枝响箭便算个号令,大家纔不约而同的下山。” 老舍 《赵子曰》第二:“主席的虎项微俯,拿了一枝香烟。” (3).一支。一个支派。《景德传灯录·元安禅师》:“ 石头 一枝,看看师灭矣。” 宋 秦观 《次韵邢敦夫秋怀》之二:“暮有二客至,俱以能禪闻。一枝 惠林 出,一派 智海 分。” 清 郑燮 《范县署中寄舍弟墨》:“刹院寺祖坟,是东门一枝大家公共的,我因葬父母无地,遂葬其傍。” (4).一支。犹言一队。《京本通俗小说·冯玉梅团圆》:“正遇着 范 贼一枝游兵,劫夺行李财帛,将人口追得三零四散。”《东周列国志》第六回:“臣当引一枝兵,为 蔡 乡导。” 遥看犹遥望。 南朝 陈 徐陵 《太极殿铭》:“ 甘泉 远望,观正殿之峥嶸, 函谷 遥看,美皇居之佳丽。” 北周 庾信 《咏画屏风》:“上桥还倚望, 遥看 採菱船。” 唐 李白 《望庐山瀑布》诗之二:“日照 香炉 生紫烟,遥看瀑布挂前川。” 疏影(1).疏朗的影子。 唐 杜牧 《长安夜月》诗:“古槐疏影薄,仙桂动秋声。” 宋 林逋 《山园小梅》诗:“疏影横斜水深浅,暗香浮动月黄昏。” 明 陆采 《明珠记·酬节》:“碧梧苍竹,疎影离离。” 郑振铎 《桂公塘·黄公俊之最后》:“铁栅的疏影,被夕阳的馀光倒射在地上,好像画在地上的金红色的格子。” (2).词牌名。 南宋 姜夔 自度曲。又名《绿意》、《解佩环》。双调一百十字,仄韵。 同时(1) 同时代;同一时候 同时发生 同时发火。——《资治通鉴》 (2) 并且 任务艰巨,同时时间又很紧迫 红树(1).盛开红花之树。 唐 王建 《调笑令》词:“红树,红树,燕语鶯啼日暮。” 宋 欧阳修 《丰乐亭游春》诗:“红树青山日欲斜,长郊草色緑无涯。” (2).指经霜叶红之树,如枫树等。 唐 韦应物 《登楼》诗:“坐厌 淮南 守,秋山红树多。” 元 张可久 《沉醉东风·秋夜旅思》曲:“青山去路长,红树西风冷。” 塞管塞外胡乐器。以芦以首,竹为管,声悲切。 唐 杜牧 《张好好诗》:“繁絃迸关纽,塞管裂圆芦。” 冯集梧 注:“北人吹角以惊马,一名笳管,以芦为首,竹为管。” 南唐 冯延巳 《鹊踏枝》词之三:“回首西南看晚月,孤雁来时,塞管声呜咽。” 宋 晏殊 《清商怨》词:“夜又永,枕孤人远,梦未成归,梅花闻塞管。” 此时这时候。《后汉书·刘玄传》:“﹝ 韩夫人 ﹞輒怒曰:‘帝方对我饮,正用此时持事来乎!’” 唐 白居易 《琵琶记》:“别有幽愁暗恨生,此时无声胜有声。”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四三回:“此时已经四更天光景了。” 不知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,和知道的意思相反。 |
随便看 |
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,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