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诗 | 端禅人开田乞颂 |
朝代 | 宋代 |
作者 | 释正觉 |
释义 | 端禅人开田乞颂原文衲僧田地有来端,底意相携出问檀。春坞耕开云锦晓,月津划破练光寒。 饱期束肚三条篾,功就移身百尺竿。 恰恰相投看规矩,谷声鉴像一般般。 诗词问答问:端禅人开田乞颂的作者是谁?答:释正觉 释正觉端禅人开田乞颂书法欣赏
参考注释衲僧和尚,僧人。 唐 黄滔 《上李补阙》诗:“諫草封山药,朝衣施衲僧。” 元 萨都剌 《江城玩雪》诗:“舟子迷归寒浦外,衲僧疑在白云间。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二八:“况自此再三十年, 京 已寿登耄耋,更削髮披緇坐此洞中为衲僧耶?” 田地(1) 耕种用的土地 (2) 地步;境地 真没有想到事情会发展到这步田地 有来用于 元 代由蒙文直译成汉语的公牍等。表示语句结束。《元朝秘史》卷一:“ 孛端察儿 在时,将他做儿,祭祀时同祭祀有来。” 李文田 注:“有来者,结束之词,今京师有此语。”《元典章·刑部二·详谳》:“上路里设两员推官,中路里设一员推官,委付呵,怎生奏呵, 世祖 皇旨有来。” 相携亦作“相擕”。互相搀扶;相伴。《东观汉记·邓禹传》:“ 禹 乘胜独克,而师行有纪,皆望风相携以迎,降者日以千数,众号百万。” 宋 苏轼 《甘露寺》诗:“但有相携人,何必素所欢。” 金 董解元 《西厢记诸宫调》卷一:“採蕋的游蜂,两两相携;弄巧的黄鸝,双双作对。”《儒林外史》第八回:“当下会了帐,两人相携着下了船坐下。” 见“ 相携 ”。 云锦一种品级很高的提花丝织物,因花纹瑰丽如云得名 三条(1).见“ 三条路 ”。 (2).指 北条山 、 中条山 、 南条山 。 唐 皎然 《送沉居士还太原》诗:“浪花飘一叶,峯色向三 条 。” 百尺竿(1).古代表演杂技用的长竿。 唐 郑处诲 《明皇杂录》卷上:“时教坊有 王大娘 者,善戴百尺竿,竿上施木山,状 瀛洲 、 方丈 ,令小儿持絳节,出入于其间,歌舞不輟。” (2).高的旗竿。 唐 李商隐 《咏史》:“ 北湖 南埭 水漫漫,一片降旗百尺竿。” 恰恰形容鸟叫声 留连戏蝶时时舞,自在娇莺恰恰啼。——唐· 杜甫《江畔独步寻花》 相投(1) 彼此投合 脾气相投 (2) 投靠;投奔;求托 规矩(1) 引申为称人的品行方正,谨守礼法 靠右的一间正屋住着屋主罗斯托玛乞维列,一个规规矩矩的市民。——《第比利斯的地下印刷所》 (2) 又如:没规矩;守规矩 一般般(1).谓多种多样。 唐 方干 《海石榴》诗:“亭际夭妍日日看,每朝颜色一般般。” 金 董解元 《西厢记诸宫调》卷一:“须臾饮食如法,一般般滋味,肉食难压。” 元 秦简夫 《东堂老》第四折:“今日个画堂春暖宴佳宾,舞东风落红成阵,摆设的一般般殽饌美,酬酢的一个个綺罗新。” (2).一样,相同。 唐 罗隐 《下第作》诗:“年年模样一般般,何似东归把钓竿。” 元 关汉卿 《五侯宴》第三折:“这婆婆説的那生时年纪,和我同年同月同日同时一般般的。” 元 郑光祖 《倩女离魂》第四折:“便一似生箇身外身,一般般两箇佳人。” |
随便看 |
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,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