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诗 | 诏修两朝国史赐筵史院和首相吴公原韵 |
朝代 | 宋代 |
作者 | 冯京 |
释义 | 原文天密丛云晓,风清一雨馀。三长太史笔,二典帝皇书。 按武知何者,沾恩匪幸欤。 吐茵平日事,何惮污公车。 诗词问答问:《诏修两朝国史赐筵史院和首相吴公原韵》的作者是谁?答:冯京 书法欣赏
参考注释丛云(1).聚集的云。 唐 李峤 《奉和天枢成宴夷夏群僚应制》:“山类丛云起,珠疑大火县。” 唐 任华 《明堂赋》:“远而望之,若扶桑吐日生高冈;近而察之,若丛云转盖陵昊苍。” (2).指 虞舜 所作《卿云歌》。语本《尚书大传》卷一下:“俊乂百工相和而歌《卿云》……於时八风循通,卿云藂藂。”藂,同“ 丛 ”。 唐 李善 《上<文选注>表》:“ 媧 簧之后,掞丛云之奥词。” 风清(1).谓风轻柔而凉爽。 南朝 梁元帝 《锺山飞流寺碑》:“云聚峰高,风清鐘彻。” 唐 戴叔伦 《泊湘口》诗:“露重猿声絶,风清月色多。” (2).谓社会清平。《魏书·邢峦传》:“ 淮 外謐以风清, 荆 沔 於焉肃晏。” 一雨(1).一场雨。 汉 桓宽 《盐铁论·水旱》:“当此之时,雨不破块,风不鸣条,旬而一雨,雨必以夜。” 唐 白居易 《答四皓庙》诗:“如彼旱天云,一雨百穀滋。” 宋 苏轼 《喜雨亭记》:“一雨三日,繄谁之力!” 许杰 《枉生女士》:“所谓‘终年皆是夏,一雨便成秋’者,便是指这种时候而言的。” (2).佛经常以“一雨”喻教法;佛说一味之法,众生随机缘而有差别,如草木之于雨。《金刚三昧经·序品》:“犹如一雨润,众草皆悉荣,随其性各异。” 唐 皎然 《听素法师讲法华经》诗:“应机如一雨,谁不涤心尘。” 三长(1). 北魏 地方基层行政官吏党长、里长、邻长的合称。《魏书·高祖纪下》:“初立党、里、邻三长,安民户籍。”《魏书·食货志》:“ 魏 初不立三长,故民多荫附。” (2).阴阳家指年月日之首。《隋书·艺术传·萧吉》:“《阴阳书》云:‘年命与岁月合德者,必有福庆。’《洪范传》云:‘岁之朝,月之朝,日之朝,主王者。’经书并谓三长,应之者,延年福吉。”《隋书·艺术传·萧吉》:“而本命为九元之先,行年为三长之首,并与岁月合德。” (1).三种长处。《旧唐书·刘子玄传》:“史才须有三长,世无其人,故史才少也。三长,谓才也,学也,识也。” 宋 陆游 《史院书事》诗:“皇祖圣謨高万古,诸贤直笔擅三长。” (2). 汉 郭笃 、 王宏 、 平陶 三人表字皆有“长”字,合称“三长”。 宋 马永易 《实宾录》卷三:“ 郭篤 字 长信 ,与从舅 扶风郡 王宏 字 长文 , 平陶 字 长材 相善,并知名,海内号 太原 有‘三长’焉。” 太史(1) 官名。三代为史官与历官之宅,朝廷大臣。后职位渐低,秦称太史令,汉属太常,掌天文历法。魏晋以后太史仅掌管推算历法。至明清两朝,修史之事由翰林院负责,又称翰林为太史 (2) 指司马迁所著的《史记》 参之太史。——唐· 柳宗元《柳河东集》 二典《尚书》中《尧典》、《舜典》的合称。《尚书序》“ 少昊 、 顓頊 、 高辛 、 唐 、 虞 之书,谓五典” 唐 孔颖达 疏:“今《尧典》《舜典》,是二帝‘二典’。”《宋史·太祖纪三》:“晚好读书,尝读‘二典’,叹曰:‘ 尧 、 舜 之罪四凶,止从投窜,何近代法网之密乎!’” 宋 陆游 《杂感》诗:“士生诵‘二典’,恍若生 唐 虞 。” 帝皇(1).天帝。《晋书·文苑传·成公绥》:“帝皇坐於紫宫,辅臣列於文昌。”《隋书·天文志上》:“紫宫为帝皇之居,太微为五帝之坐。” (2).天子,皇帝。 汉 张衡 《西京赋》:“方今圣上,同天号于帝皇,掩四海而为家。”《后汉书·南蛮西南夷传序》:“女闻之,以为帝皇下令,不可违信,因请行。帝不得已,乃以女配 槃瓠 。”《宋书·武帝纪中》:“盖闻天生蒸民,树之以君;帝皇寄世,实公四海。” (3).三皇与五帝的合称。《风俗通·皇霸》:“履至尊而制六合,兼帝皇而威四海。” 宋 王禹偁 《官酝》诗:“榷酤夺人利,取钱入官屋;古今事相倍,帝皇道难復。” 清 顾炎武 《咏史》诗:“ 秦政 灭六国,自谓过帝皇。岂知 渔阳 卒,狐鸣丛祠旁。” 何者(1).为什么。用于设问。《公羊传·桓公二年》:“然则为取可以为其有乎?曰:否。何者?若 楚王 之妻媦,无时焉可也。” 何休 注:“何者,将设事类之辞。”《史记·儒林列传》:“ 黄生 曰:‘冠虽敝,必加於首;履虽新,必关於足。何者?上下之分也。’”《新唐书·突厥传上》:“ 班固 谓‘其来慕义,则接之以礼让。’何者?礼让以交君子,非所以接禽兽夷狄也。” (2).哪一个。用于疑问。《后汉书·鲜卑传》:“夫万民之飢与远蛮之不讨,何者为大?” 唐 顾况 《送行歌》:“送行人,歌一曲,何者为泥何者玉?” 宋 曹豳 《西河》词:“战和何者是良筹?扶危但看天意。” (3).哪一个。用于陈述。 明 刘基 《郁离子·公孙无人》:“人之於事也,能辨识其何者为主,何者为客,而不失其权度,则亦庶几乎寡悔矣夫。” 沾恩同“霑恩”。 指受到帝王恩惠。 吐茵见“ 吐车茵 ”。 平日(1) 平时;平常的日子(区别于特殊的日子 ,如:节日、假日) 吾平日不信有鬼。——清· 林觉民《与妻书》 跟平日一样起得早 (2) 一周中除星期日以外的日子 公车(1) 公共汽车 西门町到公馆,坐公车要二十分钟 (2) 公家的车辆 (3) 汉代官署名 安帝雅闻 衡善术学,公车特征拜郎中,再迁我太史令。——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 因汉代曾用公家车马接送应举的人,后便以“公车”泛指入京应试的举人。如一八九五年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,康有为联合各省在京会试举人联名上书,即称“公车上书” |
随便看 |
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,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