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诗 | 和吴龙图韵五首洗竹 |
朝代 | 宋代 |
作者 | 文同 |
释义 | 和吴龙图韵五首洗竹原文斤斧从来到此稀,为撩疏密绕藩篱。已繁不用饶新笋,纵碍何妨惜旧枝。 风外清音闻曲阁,月中寒影下方池。 想公日在琅玕径,正是棠阴讼少时。 诗词问答问:和吴龙图韵五首洗竹的作者是谁?答:文同 文同和吴龙图韵五首洗竹书法欣赏
参考注释斤斧(1).斧头。《管子·乘马》:“其木可以为棺,可以为车,斤斧得入焉。” 晋 葛洪 《抱朴子·广譬》:“凡木结根於灵山,而 匠石 为之寝斤斧。” 宋 苏轼 《筑高丽亭馆一绝》:“簷楹飞舞垣墙外,桑柘萧条斤斧餘。” 郭沫若 《洪水时代》诗:“ 夏禹 ,只把手中的斤斧暂停,笑说道:‘那只是虚无的幻影!’” (2).指兵器。 宋 孙光宪 《北梦琐言》卷七:“ 宣宗 索 赵嘏 诗,其卷首有《题秦皇诗》,其略云:‘徒知六国随斤斧,莫有羣儒定是非。’” (3).请人修改诗文的敬辞。 宋 范仲淹 《与韩魏公书》:“又窥诸公所赋,何以措手,然旨命丁寧,亦勉率成篇,并自写上呈,所谓将勤补拙,更乞斤斧,免貽众誚。”参见“ 斧正 ”。 从来向来,一向——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,表示动作、行为或情况从过去到现在一直是那样 从来如此 疏密(1) 稀疏与稠密 疏密不匀的排列 (2) 疏远与亲密 不间疏密 (3) 松散与坚密 地有疏密,则不能无差忒。——沈括《梦溪笔谈》 藩篱篱笆 羝羊触藩。——《易·大壮》。疏:“藩,藩篱也。” 不用用不着,不必 不用你管这事 你留步吧,不用下去了 何妨(1) 为什么不 何妨一试 (2)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妨 你何妨试一试 清音(1) 清越的声音;清亮的声音 山水有清音 (2) 发音时声带不振动的音,如普通话语音中的 p、t、k、f、s等 曲阁弯曲相连的楼阁。《汉书·司马相如传上》:“高廊四注,重坐曲阁。” 颜师古 注:“曲阁,阁之屈曲相连者也。” 月中每月的中间几天 寒影给人以清冷感觉的物影。 唐 苏味道 《咏霜》诗:“带日浮寒影,乘风进晚威。” 宋 余靖 《西山》诗:“鱼戏竹溪寒影碎,路穿松坞翠阴斜。” 元 程鉅夫 《送尹生归江西》诗:“野岸晓光千棹急,平湖寒影数峯欹。” 清 张鉴 《夕阳》诗:“记得红衫高骨马, 九嵕 寒影绕 潼关 。” 下方(1) 下边;处于较低位置的 房檐的下方住着一窝燕子 (2) 指人间;下界 琅玕(1) 似玉的美石 美人赠我金琅玕,何以报之双玉盘。——汉· 张衡《四愁诗》 (2) 传说和神话中的仙树,其实似珠;比喻珍贵、美好之物 服常树,其上有三头人,伺琅玕树。——《山海经》 (3) 翠竹的美称 剖劈青琅玕,家家盖墙屋。——唐· 白居易诗 正是(1).就是。 南朝 宋 刘义庆 《世说新语·品藻》:“ 桓 曰:‘第一流復是谁?’ 刘 曰:‘正是我辈耳!’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九:“前日分散之后,我问邻人,説是外婆家接去,想正是 冯 家了。” 茅盾 《子夜》十四:“仓皇中他看清了一个,正是 张阿新 。” (2).恰是。 唐 温庭筠 《杨柳枝》词之一:“正是玉人肠絶处,一渠春水赤栏桥。” 金 董解元 《西厢记诸宫调》卷三:“今朝正是箇成婚日。” 巴金 《灭亡》第十八章:“正是黄昏时候,天色渐渐阴沉起来。” (3).确实是。对客观存在的真实性表示肯定。 元 关汉卿 《单刀会》第四折:“又不比九重龙凤闕,可正是千丈虎狼穴。” 洪深 《赵阎王》第一幕:“这城内便有万千居民,正是人烟稠密,市场热闹。” (4).确实是。用于表示同意别人意见时加重语气。《儒林外史》第十七回:“ 卫先生 道:‘近来的选事益发坏了!’ 随先生 道:‘正是。前科我两人该选一部,振作一番。’” 洪深 《香稻米》第二幕:“正是,我们怎么都发昏了!还不快些搀扶 双喜 到里面去。” (5).应诺之词。犹言好的。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九:“ 龙香 对媒婆道:‘老娘你先进去,我在门外张一张罢。’媒婆道:‘正是。’” (6).旧小说、戏曲里的套语。目的在于引出诗词、熟语。《京本通俗小说·碾玉观音》:“正是:麦穗两歧,农人难辨。” 元 郑廷玉 《看钱奴》第一折:“正是:亏心折尽平生福,行短天教一世贫。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二一:“正是:福无双至犹难信,祸不单行果是真。” 阴讼因纵欲 * 等事而引起的争吵不和。《周礼·地官·媒氏》:“凡男女之阴讼,听之于胜国之社。” 郑玄 注:“阴讼,争中冓之事以触法者。”《左传·成公八年》“凡诸侯嫁女,同姓媵之,异姓则否” 晋 杜预 注:“必以同姓者参骨肉至亲,所以息阴讼。” 少时年幼时;少年时期 陈涉少时,尝与人佣耕。——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 |
随便看 |
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,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