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诗 | 和孙端叟寺丞农具十五首其四樵斧 |
朝代 | 宋代 |
作者 | 梅尧臣 |
释义 | 原文适从伐枯桑,莫悟刃已缺。蚕工向欲迫,田事不可彻。 丁丁背谷声,役役持柯热。 积薪高於山,焉用先后别。 诗词问答问:《和孙端叟寺丞农具十五首其四樵斧》的作者是谁?答:梅尧臣 书法欣赏
参考注释适从归从,跟从 无所适从 枯桑老桑树。 汉 蔡邕 《饮马长城窟行》:“枯桑知天风,海水知天寒。” 北周 庾信 《枯树赋》:“东海有白木之庙,西河有枯桑之社。” 唐 陆龟蒙 《杂讽》诗之一:“红蚕缘枯桑,青茧大如瓮。”《云笈七籤》卷三:“ 太上大道君 ……坐於枯桑之下,精思百日,而 元始天尊 下降,授 道君 灵寳大乘之法十部妙经。” 蚕工见“ 蚕功 ”。 田事(1).犹农事。《吕氏春秋·孟春》:“田事既飭,先定準直,农乃不惑。” 高诱 注:“勅督田事,準定其功,农夫正直不疑惑。”《汉书·赵充国传》:“田事出,赋人二十畮。” 颜师古 注:“田事出,谓至春人出营田也。” 唐 常衮 《中书门下贺雨第二表》:“陛下又於龙祠,躬自祈请,虽田事未废,而皇情过勤。” 洪深 《香稻米》第一幕:“到了那一年田事完毕的时候,那庄稼人便把新谷打成米,新米磨成粉。” (2).狩猎之事。《周礼·地官·乡师》“凡四时之田,前期,出田灋於州里” 清 孙诒让 正义:“田法,谓田事之典法。” 不可(1) 不可能;不可以 兼与药相粘,不可取。——宋·沈括《梦溪笔谈·活板》 学不可以已。——《荀子·劝学》 (2) 决不能,必须不 而势力众寡不可论。——《资治通鉴》 不可一概而论 (3) 与“非”搭配,表示必须或一定 今天这个会很重要,我非去不可 丁丁形容伐木、下棋、弹琴等声音 伐木丁丁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伐木》 役役(1).劳苦不息貌。《庄子·齐物论》:“终身役役,而不见其成功。” 宋 梅尧臣 《依韵奉和永叔感兴》之四:“秋虫至微物,役役网自织。” 清 刘献廷 《广阳杂记》卷三:“今之读书学道者,皆卤莽灭裂以从事,何怪乎役役终身而无所得也。” 铁生 《敬告我汉族大军人书》:“役役焉执干戈卫他人社稷,已不免貽笑全球,况又杀同胞之光復军者乎!” (2).奔走钻营貌。 唐 韩愈 《上考功崔虞部书》:“得一名,获一利,则弃其业而役役於持权者之门。” 清 唐甄 《潜书·取善》:“士志於学,而乃役役焉往来於名利之中,德尽丧矣。” 清 汪绍焻 《刘伯伦》诗:“利名役役真成醉,只有先生是独醒。” (3).狡黠貌。《庄子·胠箧》:“舍夫种种之民,而悦夫役役之佞;释夫恬淡无为,而悦夫啍啍之意。” 成玄英 疏:“役役,轻黠之貌。” 持柯做媒。《隐居通议·文章四》引 宋 刘梦桂 《龚祥甫墓志铭》:“ 祥甫 为 佛老 请婚于予姪孙,委禽矣……属持柯者有抑塞,又白于官,移文二家同养焉。” 积薪(1).积聚木柴。《墨子·备城门》:“城下州道内,百步一积薪,毋下三千石以上,善涂之。”《国语·周语中》:“虞人入材,甸人积薪。”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三十回:“夫人自闻 晋君 见获,便携太子服丧服,徒步出宫,至於后园崇臺之上,立草舍而居。臺下俱积薪数十层,送饔飱者履薪上下。” (2).指积聚的木柴。《汉书·西域传下·车师后国》:“﹝ 陈良 等﹞即将数千骑至校尉府,胁诸亭令燔积薪,分告诸壁。” 元 袁桷 《愍誓·哀谢先生》:“燃积薪以逞安兮,羣豢食而自戏。” (3).《汉书·贾谊传》:“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,火未及燃,因谓之安,方今之势,何以异此!”后以“积薪”喻隐伏危机。《后汉书·黄琼传》:“前 白马 令 李云 ,指言宦官罪秽宜诛,皆因众人之心,以救积薪之敝。” 宋 庄季裕 《鸡肋编》卷中:“於戏!邦势若此,念积薪之已然;民力几何,惧奔駟之将败。” 清 谭莹 《寄怀徐铁生大令》诗之四:“幕府谈兵大有人,东南重镇太平民;督师郤令同孤注,所主原期似积薪。” (4).《汉书·汲黯传》:“ 黯 褊心,不能无少望,见上,言曰:‘陛下用羣臣如积薪耳,后来者居上。’”后以“积薪”喻选用人才后来居上。 唐 刘知几 《史通·忤时》:“儻使士有澹雅若 严君平 ,清廉如 段干木 ,与僕易地而处,亦将弹鋏告劳,积薪为恨。” 宋 苏轼 《辞免翰林学士第二状》:“如前所陈,实以劳旧尚多,必有积薪之誚,兄弟并进,岂无连茹之嫌。” 清 钱谦益 《吏部文选清吏司员外郎张振秀授奉直大夫制》:“大破累年之留滞,用昭新政之清夷,积薪之流,半登于啟事。”《花月痕》第十四回:“人材有积薪之嘆,捷径多窘步之忧。” (5).喻后来居上。 黄人 《<清文汇>序》:“夫以吾国文学之雄奇奥衍……一入今朝,则又兼收并畜,大会细入,两京、三 唐 ,不免积薪之愧, 姬 孔 之际,於斯为盛。” 先后(1) 先和后;早和晚 人来的不少,但总要分个先后 (2) 前后相继;陆续地;接连地 她先后去了美国、英国和德国求学 |
随便看 |
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,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