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诗 | 贺新郎(代寄) |
朝代 | 宋代 |
作者 | 周端臣 |
释义 | 贺新郎(代寄)原文怕听黄昏雨。到黄昏、陡顿潇潇,雨声不住。 香冷罗衾愁无寐,难奈凄凄楚楚。 暗试把、佳期重数。 楼外一行征雁过,更偏来、撩理芳心苦。 心自苦,向谁诉。 菱花憔悴羞人觑。 欢红低翠黯,不似旧家眉妩。 目断阳台幽梦阻,孤负朝朝暮暮。 怕泪落、瑶筝慵拊。 手拈梅花春又近,料人间、别有安排处。 云碧袖,为君舞。 诗词问答问:贺新郎(代寄)的作者是谁?答:周端臣 周端臣贺新郎(代寄)书法欣赏
参考注释黄昏(1) 日落以后至天还没有完全黑的这段时间 奄奄黄昏后。——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 渐黄昏清角吹寒。——宋· 姜夔《扬州慢》 (2) 见“傍晚” 陡顿(1).突然。 宋 柳永 《斗百花》词:“无限幽恨,寄情空殢紈扇。应是帝王,当初怪妾辞輦。陡顿今来,宫中第一妖嬈,却道 昭阳 飞燕 。” 宋 辛弃疾 《贺新郎·题傅岩叟悠然阁》词:“更风雨、东篱依旧。陡顿 南山 高如许,是先生、柱杖归来后。” 金 董解元 《西厢记诸宫调》卷五:“自与兄别来,彷彿十餘日。甚陡顿肌肤消瘦添憔悴?” (2).突然劳困。 清 赵执信 《柳青青》词:“无计枝梧,病身陡顿,春梦模糊;乱惹閒愁,惊开倦眼,斗帐红珠。” 潇潇(1) 形容风雨急骤 风雨潇潇 (2) 形容毛毛雨 不住(1).不停;不断。 南朝 梁 沉约 《千佛颂》:“不常不住,非今非昔。” 唐 李白 《早发白帝城》诗:“两岸猿声啼不住,轻舟已过万重山。” 宋 岳飞 《小重山》词:“昨夜寒蛩不住鸣,惊回千里梦,已三更。” 茅盾 《小巫》:“ 菱姐 看见老爷脸上有点喜色,不住的点头。” (2).用在动词后,表示动作的目的没有实现。 鲁迅 《故事新编·补天》:“﹝伊﹞疑心这东西就白薯似的原在泥土里,禁不住很诧异了。” 艾蕉 《雨》:“母亲忍不住了,连忙帮女儿脱下了湿衣。” 罗衾丝绸被褥:罗衾不耐五更寒。无寐不睡;不能入睡。《诗·魏风·陟岵》:“母曰:‘嗟!予季行役,夙夜无寐。’” 唐 吴融 《秋夕楼居》诗:“危栏倚遍都无寐,祇恐星河堕入楼。” 宋 赵抃 《客舟夜雨》诗:“朝发 温江 上处溪,小舟无寐枕频欹。” 清 黄鷟来 《秋日寄淮阴吴嵩三》诗:“想像山岳姿,残灯欲无寐。” 凄楚凄凉悲哀 佳期(1) 婚期 (2) 情人约会的日期、时间 重数既重且繁。 汉 贾山 《至言》:“赋敛重数,百姓任罢。” 汉 应劭 《风俗通·怪神·世间多有狗作变怪》:“赋役重数,刑罚懆剋。”《新唐书·南蛮传上·南诏上》:“ 吐蕃 责赋重数,悉夺其险立营候。” 一行(1) 一面;一边。表示两个动作同时进行 (2) 一经 一行作吏 (3) 一群,多指同行的人 贫僧一行四人 征雁亦作“ 征鴈 ”。迁徙的雁,多指秋天南飞的雁。 南朝 梁 刘潜 《从军行》:“木落雕弓燥,气秋征鴈肥。” 唐 李涉 《送魏简能东游》诗之二:“ 燕市 悲歌又送君,目随征雁过寒云。” 宋 秦观 《忆秦娥》词:“愁如织,两行征雁,数声羌笛。” 明 高启 《送张员外从军越上》诗:“秋声万里随征鴈,南北 长江 竟谁限?” 撩理(1).整理;照料。 玄应 《一切经音义》卷十四引 汉 服虔 《通俗文》:“理乱谓之撩理。” 南唐 史虚白 《钓矶立谈》:“望其旄纛之所指,举欣欣然相告曰:‘是庶几其撩理我也。’” (2).逗引。 宋 苏轼 《牡丹和韵》:“撩理鶯情趣,留连蝶梦魂。” 芳心指女子的心境 自苦自寻苦恼;自寻痛苦 应以身体为重,不要太自苦了 菱花(1).菱的花。 南朝 梁 简文帝 《采菱曲》:“菱花落復含,桑女罢新蚕。” 郁达夫 《车过临平》诗:“清溪波动菱花乱,黄叶林疏鸟梦轻。” (2).指菱花形的花纹。 唐 骆宾王 《王昭君》诗:“古镜菱花暗,愁眉柳叶顰。” 前蜀 韦庄 《捣练篇》:“白袷丝光织鱼目,菱花綬带鸳鸯簇。” (3).指菱花镜。亦泛指镜。 唐 李白 《代美人愁镜》诗之二:“狂风吹却妾心断,玉筯并堕菱花前。” 明 唐寅 《二郎神》曲:“整云鬟,对菱花,教人怕见愁颜。” 清 孔尚任 《桃花扇·却奁》:“两个在那里交扣丁香,并照菱花,梳洗才完,穿戴未毕。”参见“ 菱花镜 ”。 憔悴(1) 黄瘦;瘦损 憔悴孤虚。——赫胥黎著、 严复译《天演论》 形容憔悴 憔悴了许多 (2) 枯萎;凋零 花有点憔悴 (3) 困顿 漂沦憔悴。——唐· 白居易《琵琶行(并序)》诗 生民憔悴 (4) 烦恼 何苦将钱去买憔悴,白折了五百两银子,又送了五条性命。——《二刻拍案惊奇》 羞人感觉难为情或耻辱 我怕你说出我来,捉我到官,妆幌子羞人不好看。——《警世通言》 旧家(1).犹世家。指上代有勋劳和社会地位的家族。 唐 李商隐 《为同州侍御上崔相国启》:“此皆相国推 孔 李 之素分,念 国 高 之旧家。” 清 蒲松龄 《聊斋志异·素秋》:“ 俞慎 ,字 谨庵 , 顺天 旧家子。” 鲁迅 《花边文学·正是时候》:“虽然成家立业之后,他也许修家谱,造祠堂,俨然以旧家子弟自居,但这究竟是后话。” (2).犹从前。 宋 元 人诗词中常用。 宋 杨万里 《答章汉直》诗:“老里睡多吟里少,旧家句熟近来生。” 宋 周邦彦 《瑞龙吟》词:“惟有旧家 秋娘 ,声价如故。” 金 元好问 《石州慢》词:“旧家年少,也曾东抹西涂,鬢毛争信星星却。” 眉妩同“ 眉憮 ”。 宋 周邦彦 《法曲献仙音》词:“縹緲玉京人,想依然京兆眉嫵。” 宋 范成大 《七月五日夜雨快晴》诗:“千山濯濯浄鬟髻,缺月娟娟炯眉嫵。” 清 龚自珍 《台城路·女郎有字翠生者赋此宠之》词:“谁家怨女,有一种工愁,天然眉嫵。” 目断犹望断。一直望到看不见。 唐 丘为 《登润州城》诗:“乡山何处是,目断 广陵 西。” 宋 晏殊 《诉衷情》词:“凭高目断,鸿雁来时,无限思量。” 元 王实甫 《西厢记》第二本第一折:“无语凭阑干,目断行云。” 王季思 校注:“目断,犹云望断。” 清 陈维崧 《望湘人·寓楼微雪咏隔垣所见》词:“枉目断瑶堦,难递 飞琼 音信。” 阳台从房屋墙面伸出的平台 幽梦(1).忧愁之梦。 唐 杜牧 《郡斋独酌》诗:“寻僧解幽梦,乞酒缓愁肠。” (2).隐约的梦境。 宋 张先 《木兰花》词:“欢情去逐远云空,往事过如幽梦断。” 清 申涵光 《匡庐吟问李饶州志清》:“十载 匡庐 幽梦结, 西江 血满 鄱湖 热。” 孤负(1).违背;对不住。旧题 汉 李陵 《答苏武书》:“功大罪小,不蒙明察,孤负 陵 心。” 唐 韩愈 《感春》诗:“孤负平生志,已矣知何奈。” 宋 刘过 《临江仙》词:“青眼已伤前遇少,白头孤负知音。” 明 方孝孺 《与郑叔虔书》:“但媿学术荒陋,无所建明,孤负期待,以损知人之哲。” (2).谓徒然错过。 宋 黄机 《水龙吟》词:“恨荼蘼吹尽,樱桃过了,便只恁成孤负。” 元 无名氏 《抱妆盒》第一折:“他怎肯孤负子这艷阳三月天。”《红楼梦》第三八回:“秋光荏苒休孤负,相对原宜惜寸阴。” 朝朝暮暮每天的早晨和黄昏,指短暂的时间。瑶筝(1).玉饰的筝。亦用为筝的美称。 元 张可久 《折桂令·酒边分得卿字韵》曲:“客留情春更多情,月下金觥,膝上瑶筝。” 元 张可久 《寨儿令·观张氏玉卿双陆》曲:“间锦笙,罢瑶筝。”《群音类选·龙泉记·寿祝椿堂》:“声沥亮,曲按瑶筝;响错落,调番玉拍。” (2).风筝的美称。 唐 鲍溶 《风筝》诗:“何响与天通,瑶筝掛望中。” 梅花(1) 梅树的花 (2) 〈方〉∶腊梅 (3) 梅花形的 梅花翅。——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 料人选择人才。《吴子·图国》:“愿闻治兵、料人、固国之道。” 清 曹寅 《同人分曹剧饮期静夫不至戏为韵语邀之》:“湖海料人惟有酒,拇战连番矜好手。” 安排事先规定的程序 云碧(1).白云青天。 唐 温庭筠 《题西明寺僧院》诗:“新雁参差云碧处,寒鸦辽乱叶红时。” 宋 王质 《八声甘州·读谢安石传》词:“气佳哉、烟紫 石头城 ,云碧 雨花臺 。” (2).青绿色。 宋 苏轼 《四时词》之二:“玉腕半揎云碧袖,楼前知有断肠人。” 宋 史达祖 《金盏子》词:“相思梦、空阑一林月。深深柳枝巷陌,难重遇、弓弯两袖云碧。” (3).道家语。指炮制方药时所用的水。 |
随便看 |
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,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