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诗 | 挽介堂胡知郡 |
朝代 | 宋代 |
作者 | 王义山 |
释义 | 挽介堂胡知郡原文忆昨云从东野时,天街携手话心知。澹庵往矣谁其嗣,文定今之学者师。 德邵年高前辈行,山摧木坏哲人萎。 虎头城下艰难共,古道如公更有谁。 诗词问答问:挽介堂胡知郡的作者是谁?答:王义山 王义山挽介堂胡知郡书法欣赏
参考注释云从(1).语出《诗·齐风·敝笱》:“ 齐子 归止,其从如云。”后用“云从”比喻随从之盛。 南朝 宋 颜延之 《又释何衡阳<达性论>》:“连国云从,宏论风行。” 宋 刘过 《沁园春·御阅还上郭殿帅》词:“拥貂蝉争出,千官鳞集,貔貅不断,万骑云从。” 清 蒲松龄 《聊斋志异·狐嫁女》:“粉黛云从,酒胾雾霈,玉椀金甌,光映几案。” (2).借指随从者。 唐 黄滔 《周以龙兴赋》:“遂使 盟津 契会,此时莫愧於云从; 羑里 栖迟,昔日何伤於鱼服。” 东野复姓 天街(1).星名。《史记·天官书》:“昴毕閒为天街。” 张守节 正义:“天街二星,在毕昴閒,主国界也。街南为 华夏 之国,街北为夷狄之国。” 唐 韩愈 《请上尊号表》:“析木天街,星宿清润;北岳 医閭 ,神鬼受职。” (2).京城中的街道。 唐 韩愈 《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》诗之一:“天街小雨润如酥,草色遥看近却无。” 元 汤式 《端正好·元日朝贺》套曲:“贺三阳万国来朝,践天街车马知多少,端的便塞满 东华 道。” 清 钮琇 《觚賸·燕京元夜词》:“京城元夜,妇女连袿而出,踏月天街,必至 正阳门 下摸钉乃回。” 携手手拉手 携手并肩 心知心智。知,同“ 智 ”。《礼记·乐记》:“夫民有血气心知之性,而无哀乐喜怒之常。” 陆德明 释文:“知,音智。”《旧唐书·柳公绰传》:“寒暑满天地之间,浹肌肤於外;好爱溢耳目之前,诱心知於内。” 清 戴震 《孟子字义疏证·性》:“人之血气心知,原於天地之化者也。” 犹知心。指好友或情人。 唐 严维 《丹阳送韦参军》诗:“ 丹阳 郭里送行舟,一别心知两地秋。” 唐 李咸用 《送进士刘松》诗:“滔滔皆 鲁 客,难得是心知。” 明 冯梦龙 《山歌·素帕》:“不写情词不写诗,一方素帕寄心知。” 文定指订婚 学者(1).做学问的人;求学的人。《论语·宪问》:“古之学者为己,今之学者为人。”《礼记·学记》:“学者有四失,教者必知之。” 唐 薛存诚 《太学创置石经》诗:“儒林道益广,学者心弥鋭。” 宋 吴曾 《能改斋漫录·记事一》:“ 滎阳 吕公 教学者读书,须要字字分明。” 清 姚衡 《寒秀草堂笔记》卷三:“学者当知所尚,不可视两刻为寻常而忽之耳。” (2).在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的人。《庄子·刻意》:“语仁义忠信,恭俭推让,为修己而已矣;此平世之士,教诲之人,游居学者之所好也。” 成玄英 疏:“斯乃 子夏 之在 西河 , 宣尼 之居 洙 泗 ,或游行而议论,或安居而讲説,盖是学人之所好。”《史记·伯夷列传》:“夫学者载籍极博,犹考信於六蓺。”《旧五代史·晋书·史匡翰传》:“尤好《春秋左氏传》,每视政之暇,延学者讲説,躬自执卷受业焉。” 清 李渔 《比目鱼·赠行》:“昨日在几案之上,又见他几首新诗,竟是一个大文人真学者。” 鲁迅 《而已集·读书杂谈》:“研究文章的历史或理论的,是文学家,是学者。” 前辈(1) 年岁大的人 前辈之风俗。——宋· 司马光《训俭示康》 我的前辈 (2) 较老的一代 革命前辈 (3) 生活在先前时代的人 (4) 一个团体或组织的著名的资格较老的成员 (5) 具有共同遗产的早期的人,不一定能追溯到血缘关系 (6) 在职务或进程上走在别人前面的人 开普勒是 牛顿的前辈 哲人萎见“ 哲人其萎 ”。 虎头(1).谓头形似虎,古时以为贵相。《东观汉记·班超传》:“相者曰:‘生燕頷虎头,飞而食肉,此万里侯相也。’”《南史·陈纪下·宣帝》:“ 张子煦 见而奇之,曰:‘此人虎头,当大贵也。’” 宋 陆游 《忆昔》诗:“虎头空有相,麟阁竟无缘。” (2).一种屋饰。《淮南子·本经训》“盘紆刻儼” 汉 高诱 注:“刻儼,浮首、虎头之属,皆屋饰也。” (3).头部画有虎形的舰只。 宋 陈师道 《和魏衍三日》之二:“虎头鱼尾不知数,朱旗一点来奔云。” 任渊 注引 虞世基 《水土记》:“ 梁孝元 作神兽舰,头画虎豹,以助军威。” (4). 晋 代画家 顾恺之 字。 唐 杜甫 《题玄武禅师屋壁》诗:“何年 顾虎头 ,满壁画 瀛州 。” 艰难艰苦困难 历艰难险巇。——孙文《<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> 序》 漫长而艰难的行军 古道(1) 传统的正道。今通称不趋附流俗,守正不阿为古道 夫重怀古道,枕籍诗书,危不能安,乱不能治,邮里逐鸡难,亦无党也。——汉· 桓宽《盐铁论·殊路》 (2) 古朴 古道热肠 忠厚古道 (3) 古旧的路径 踏上石子铺的古道 乐游原上清秋节, 咸阳古道音尘绝。—— 唐· 李白《忆秦娥》 |
随便看 |
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,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