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诗 | 送邹德久还乡在福唐作 |
朝代 | 宋代 |
作者 | 李弥逊 |
释义 | 送邹德久还乡在福唐作原文长松瑟瑟摇悲风,方床冷枕鸣秋蛩。短衾客子起孤决,平明归思如春鸿。 我家君家各阳羡,梦寐不听闽山钟。 自从胡马饮江水,去住彼此随飞蓬。 那知万里一樽酒,天云落日聊春容。 野林秋净山更远,楼殿突兀藏丹枫。 银钩玉筹光照座,高歌大笑声摩空。 长亭著鞭莫太早,愁色正在登临中。 一身四海会面少,况我与子俱成翁。 径须留作千日醉,坐看春风舒小红。 诗词问答问:送邹德久还乡在福唐作的作者是谁?答:李弥逊 李弥逊送邹德久还乡在福唐作书法欣赏
参考注释长松药草名。服之可黑须发。 宋 苏轼 《谢王泽州寄长松兼简张天觉》诗之一:“莫道长松浪得名,能教覆额两眉青。” 明 李时珍 《本草纲目·草一·长松》:“长松生古松下,根色如薺苨,长三五寸,味甘微苦,类人参,清香可爱。按 张天觉 《文集》云:僧 普明 居 五臺山 ,患大风,眉髮俱堕,哀苦不堪。忽遇异人,教服长松,示其形状。 明 採服之,旬餘毛髮俱生,颜色如故。” 瑟瑟(1) 形容风声或其他轻微的声音 秋风瑟瑟 浔阳江头夜送客,枫叶荻花秋瑟瑟。—— 唐· 白居易《琵琶行(并序)》 (2) 形容颤抖 瑟瑟发抖 悲风使人倍觉凄凉的风声 高树多悲风。——魏· 曹植《野田黄雀行》 方床卧榻。《南史·贺革传》:“﹝ 革 ﹞有六尺方牀,思义未达,则横卧其上,不尽其义,终不肯食。” 宋 欧阳修 《憎苍蝇赋》:“华榱广厦,珍簟方牀。炎风之燠,夏日之长。” 秋蛩指蟋蟀。 南朝 宋 鲍照 《拟古》诗之七:“秋蛩扶户吟,寒妇成夜织。” 唐 孟郊 《西斋养病夜怀多感》诗:“一床空月色,四壁秋蛩声。” 明 李东阳 《怀麓堂诗话》:“ 夏宏 《联锦集》,有一絶句曰:‘悬灯照清夜,叶落堂下雨,客醉已无言,秋蛩自相语。’” 清 林则徐 《题潘功甫舍人宣南诗社图卷》诗:“前躋 沉 宋 后 钱 郎,日下题襟履綦错。顾余缩瑟吟秋蛩,如万牛毛一萤爝。” 客子旅居异乡的人 不能不动客子之愁。——明· 宗臣《报刘一丈书》 平明天亮的时候 寒雨连江夜入吴,平明送客 楚山孤。—— 唐· 王昌龄《芙蓉楼送辛渐》 归思回家的念头 (离家日久)归思甚切 春鸿春天的鸿雁。 汉 焦赣 《易林·比之中孚》:“春鸿飞东,以马货金,利得十倍,重载归乡。” 南朝 陈 徐陵 《齐国宋司徒寺碑铭》:“秋蓬四转,春鸿五响。” 唐 戴叔伦 《张评事涉秦居士系见访郡斋》诗:“古墙抽腊笋,乔木颺春鸿。” 我家(1).称自己。 宋 钱愐 《钱氏私志·小人》:“ 宣和 间,有 辽国 右金吾卫上将军 韩正 归朝,授检校少保节度使,对中人以上説话,即称小人,中人以下,即称我家。”《醒世姻缘传》第二回:“ 计氏 説道:‘我家脸丑脚大,称不起和一伙汉子打围,躲在家中,安我过日子的分罢了。’” (2).我们家;我家的。《汉书·霍光传》:“丞相数言我家,独无罪乎?” 南朝 宋 刘义庆 《世说新语·品藻》:“ 王珣 疾,临困,问 王武冈 曰:‘世论以我家领军比谁?’”《新唐书·崔液传》:“ 液 字 润甫 ,尤工五言诗。 湜 叹,因字呼曰:‘ 海子 ,我家龟龙也。’” 君家(1).敬词。犹贵府,您家。《玉台新咏·古诗<为焦仲卿妻作>》:“非为织作迟,君家妇难为。”《南史·颜延之传》:“﹝ 颜延之 ﹞答曰:‘身非三公之公,又非田舍之公,又非君家阿公,何以见呼为公?’” 唐 韩愈 《醉赠张秘书》诗:“今日到君家,呼酒持劝君。” (2).敬称对方。犹您。《续资治通鉴·宋宁宗嘉泰三年》:“我与君家是白翎雀,他人鸿雁耳!” 明 高明 《琵琶记·官媒议婚》:“秦楼此日招凤侣,遣妾每特来执伐,望君家殷勤肯首,早谐结髮。” 清 吴骞 《扶风传信录》:“都道君家一可人,亦随儕侣问来因。” 阳羡借指 宜兴 出产的茶。 宜兴 ,在今 江苏 。 秦 汉 时称 阳羡 ,故名。 宋 梅尧臣 《得雷太简自制蒙顶茶》诗:“顾渚及阳羡,又復下 越 茗。” 宋 吴曾 《能改斋漫录·方物》:“ 张芸叟 《画墁録》云:‘ 有唐 茶品,以阳羡为上供,建溪、北苑未著也。’” 梦寐睡梦;梦中 壮士临阵,不死带伤,理之自然也。何故以梦寐之事疑心乎?——《三国演义》 不听(1).谓不听从别人的意见。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下》:“ 齐侯 不听左右, 魏主 不听誉者,而明察照羣臣。”《后汉书·伏湛传》:“ 步 欲留与 隆 共守二州, 隆 不听。”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二一回:“早劝他不听,此刻后悔了,却是迟了。” (2).不允许。《北史·魏世祖太武帝纪》:“庚戌,詔自三公已下至於卿士,其子息皆诣太学……不听私立学校,违者师身死,主人门诛。” 清 蒲松龄 《聊斋志异·青梅》:“及见女,暴怒,杖逐而出,不听入门。” (3).不定罪。《礼记·王制》:“司寇正刑明辟,以听狱讼,必三刺。有旨无简不听。” 郑玄 注:“简,诚也。有其意无其诚者,不论以为罪。” 孔颖达 疏:“既得其所犯之罪虽有旨意,无诚实之状,则不听之,不论以为罪也。” 山钟山寺钟声。 唐 王昌龄 《潞府客亭》诗:“秋月对愁客,山鐘摇暮天。” 唐 贾岛 《早秋寄题天竺灵隐寺》诗:“山鐘夜度空江水,汀月寒生古石楼。” 明 李梦阳 《野泊》诗:“山鐘天外落,林火雨中微。” 自从介词,表示过去的某段时间的起点 自从去年秋天到现在 胡马(1).泛指产在西北民族地区的马。《古诗十九首·行行重行行》:“胡马依北风, 越 鸟巢南枝。”《新五代史·四夷附录一》:“胡马奚车,罗列阶陛。” 明 李攀龙 《古意》诗:“萧萧胡马鸣,翩翩下枯桑。” 清 蒋士铨 《桂林霜·完忠》:“衙中坐困,空云胡马思归。” (2).指胡人的军队。 汉 邹阳 《上吴王书》:“臣恐救兵之不专, 胡 马遂进窥於 邯郸 。”《汉书·匈奴传赞》:“使边城守境之民父兄缓带,稚子咽哺, 胡 马不窥於长城,而羽檄不行於中国。” 唐 王昌龄 《出塞》诗:“但使 龙城 飞将在,不教胡马度 阴山 。” 唐 杜甫 《建都十二韵》:“苍生未苏息,胡马半乾坤。” 宋 何薳 《春渚纪闻·陈赡传异人胶法》:“得百笏,自谓终身享之不尽。胡马南渡,一扫无餘。” 明 李梦阳 《胡马来再赠陈子》诗:“冬十二月胡马来,白草颯颯黄云开。” 清 孙雨林 《皖江血·遭擒》:“俺只料胡马前来把战挑,那知同胞反与咱兵鏖。” 饮江(1).向江中喝水。 宋 苏过 《飓风赋》:“断虹饮江而北指,赤云夹日而南翔。” (2).犹饮河。比喻不慕荣利,隐退自乐。 明 张居正 《奉旨迎母就养谢遣官郊劳疏》:“既以紓瞻云陟屺之怀,奏甘膬以承欢,寧復忆饌鲤饮江之乐,候起居于八座,欣团聚于一堂。”参见“ 饮河 ”。 见“ 饮马长江 ”。 去住犹去留。 汉 蔡琰 《胡笳十八拍》:“十有二拍兮哀乐均,去住两情兮难具陈。” 唐 司空曙 《峡口送友人》诗:“峡口花飞欲尽春,天涯去住泪霑巾。” 庞树柏 《鹣鹣引为邑中贞烈严毛氏作》:“此心似磐石,去住终难移。” 彼此对称词。指你我、双方,那个和这个 彼此错杂。——清· 徐珂《清稗类钞·战事类》 军中之将,各有彼此。——《资治通鉴》 飞蓬(1).指枯后根断遇风飞旋的蓬草。《诗·卫风·伯兮》:“自伯之东,首如飞蓬。”《商君书·禁使》:“飞蓬遇飘风而行千里,乘风之势也。” 南朝 梁 锺嵘 《诗品·总论》:“或骨横朔野,或魂逐飞蓬。” 明 刘基 《旅兴》诗之三五:“游子如飞蓬,佳人旷千里。” (2).比喻轻微的事物。《管子·形势》:“飞蓬之问,不在所宾。” 许维遹 案:“飞蓬,言其轻微也。‘问’应作‘间’,‘间’与‘諫’通。諫而不听者谓之轻微之諫。” (3).比喻蓬乱的头发。 晋 左思 《白发赋》:“髮乃辞尽,誓以固穷。昔临玉颜,今从飞蓬。” 明 陆采 《明珠记·会内》:“孤身何幸脱樊笼,两鬢飞蓬,半世漂蓬。” 清 唐孙华 《夏重谈金陵旧事》诗:“復有故宫妃,飞蓬乱双髲。” (4).比喻行踪飘泊不定。《北齐书·文苑传·颜之推》:“嗟飞蓬之日永,恨流梗之无还。” 唐 李白 《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》诗:“飞蓬各自远,且尽手中杯。” 万里万里(1916- ) :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。山东东平人。1936年加入中国 * 。曾任冀鲁豫地委书记、南京市军管会经济部部长。建国后,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城市建设部部长、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兼北京市副市长、铁道部部长、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、中央书记处书记、国务院副总理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、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。樽酒(1).杯酒。《易·坎》:“樽酒簋贰,用缶。” 唐 杜甫 《客至》诗:“盘飱市远无兼味,樽酒家贫只旧醅。” (2).代指酒食。 唐 罗隐 《谗书·后雪赋》:“ 梁王 咏叹斯久,撤去樽酒。 相如 竦然,再拜稽首。” 天云(1).天空之云。《后汉书·独行传·谅辅》:“未及日中时,而天云晦合。” (2).常以之喻高远。 三国 魏 曹植 《七启》:“独驰思於天云之际,无物象而能倾。” 南朝 宋 谢灵运 《述祖德诗》之一:“达人贵自我,高情属天云。” 落日夕阳 春容(1).犹春色,春天的景色。 五代 齐己 《南归舟中》诗之一:“春容含众岫,雨气泛平芜。” 宋 陈师道 《黄梅》诗:“黄里含真意,春容带薄寒。” 金 元好问 《游黄华山》诗:“是时气节已三月,山木赤立无春容。” (2).青春的容貌。《乐府诗集·清商曲辞一·子夜歌之三二》:“郎怀幽闺性,儂亦恃春容。” 唐 李白 《古风》之十一:“春容捨我去,秋髮已衰改。” 唐 温庭筠 《苏小小歌》:“酒里春容抱离恨,水中莲子怀芳心。” (3).女子的画相。 明 杨柔胜 《玉环记·赶逐韦皋》:“贤姐怎生画得一轴春容,与小生路上一看,就如见贤姐一般。” 明 汤显祖 《牡丹亭·幽媾》:“当时自画春容,埋於太湖石下。” 野林指野外的树林。 宋 曾巩 《拟岘台记》:“其外连山高陵,野林荒墟,远近高下,壮大閎廓,怪奇可喜之观,环抚之东南者,可坐而见也。” 明 李时珍 《本草纲目·穀一·雀麦》﹝集解﹞引 苏恭 曰:“雀麦在处有之,生故墟野林下。” 楼殿高大的宫殿。《南齐书·东南夷传·林邑国》:“ 晋 建兴 中, 日南夷 帅 范稚 奴 文 数商贾,见上国制度,教 林邑王 范逸 起城池楼殿。” 唐 皇甫枚 《三水小牍·王知古》:“楼殿轇轕,花木焕烂。” 宋 朱熹 《和张彦辅落星寺之作》:“嵌空奇石战惊涛,楼殿峥嶸势自高。” 突兀(1) 突然变化的 平原过去了,面前山峦世界突兀而起 (2) 高耸的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。——唐· 杜甫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 突兀而已。——宋· 陆游《过小孤山大孤山》 苍然突兀。——明· 顾炎武《复庵记》 突兀的山石 (3) 突然 事情来得这么突兀,使她不知所措 (4) 出乎意料 丹枫经霜泛红的枫叶。 唐 李商隐 《访秋》诗:“殷勤报秋意,只是有丹枫。” 宋 陆游 《秋晚杂兴》诗:“漠漠渔村烟雨中,参差苍檜映丹枫。” 清 吴梅村 《九峰诗·横云山》:“赤壁岂经新战伐,丹枫须记旧游踪。” 阿英 《流离》四:“丹枫点缀各处,有如绘画。” 银钩亦作“ 银钩 ”。 1.银质或银色的钩子。《晋书·索靖传》:“盖草书之为状也,婉若银鉤,飘若惊鸞。” 南朝 梁 刘孝威 《钓竿篇》:“金辖茱萸网,银钩翡翠竿。” 唐 骆宾王 《上吏部侍郎帝京篇》:“侠客珠弹垂杨道,倡妇银鉤采桑路。”《宋史·乐志十五》:“翠帘人静月光浮,但半捲银钩。” (2).一种银质的妇女饰物。 唐 徐坚 《棹歌行》:“櫂女饰银鉤,新妆下翠楼。” (3).比喻遒媚刚劲的书法。 唐 杜甫 《陈拾遗故宅》诗:“到今素壁滑,洒翰银钩连。” 元 张逊 《水调歌头·宴顾仲瑛金粟影亭赋桂》词:“把鸞笺,裁绣句,写银钩。” 清 蒋士铨 《临川梦·想梦》:“他一不合银钩写,锦字松烟。” (4).比喻弯月。 宋 李弥逊 《游梅坡席上杂酬》之二:“竹篱茅屋倾樽酒,坐看银钩上晚川。” 光照光线的照射 房间的光照 高歌放声歌唱;高唱 高歌猛进 笑声笑时发出声或犹如笑的声音 笑声朗朗 长亭古时在城外路旁每隔十里设立的亭子,供行人休息或饯别亲友 寒蝉凄切,对长亭晚,骤雨初歇。——宋· 柳永《雨霖铃》 愁色惨淡的景色。 唐 曹松 《荆南道中》诗:“十月荒郊雪气催,依稀愁色认 阳臺 。” 正在表示动作、行为在进行中 我们正在做作业 登临登山临水或登高临下,泛指游览山水 南望彭泽、 都昌诸山,烟雨空濛,鸥鹭灭没,极登临之胜。—— 宋· 陆游《过小孤山大孤山》 一身(1) 全身,浑身 一身正气 (2) 一套(衣服) 一身新衣服 (3) 一个人 孑然一身 海会指佛教盛大的集会。 宋 沉辽 《苏州承天寺永安长老语录序》:“当其盛时,海会山积,上下皆数千百人。” 赵朴初 《访云冈石窟及华严寺》诗:“仿佛 灵山 集海会,弟子或坐或立或语或默或悲或欣然。” 径须直须。 唐 李白 《将进酒》诗:“主人何为言少钱,径须沽取对君酌。” 宋 陈师道 《和黄预七夕》:“坐待翔禽报佳会,径须飞雨洗香车。” 宋 范成大 《送詹道子教授奉祠养亲》诗:“一杯送舟下 水西 ,我欲赠言无好词。径须唤起 束广微 ,为君重补《南陔》诗。” 留作留待以后用或有特别需要时用 房里这块地方留作游戏室 千日千日酒之省称。 宋 张表臣 《珊瑚钩诗话》卷三:“酒有‘若下春’,谓 乌程 也;‘九醖’,谓 宜城 也;‘千日’, 中山 也;‘蒲桃’, 西凉 也。” 清 沉涛 《瑟榭丛谈》卷下:“《博物志》载 刘玄石 千日酒事甚怪……是酒名千日,极言其酿日之久耳,后人遂附会为‘一醉千里’之説。”参见“ 千日酒 ”。 坐看(1).犹行看,旋见。形容时间短暂。 唐 李白 《古风》之二六:“坐看飞霜满,凋此红芳年。” 唐 杜甫 《凤凰台》诗:“坐看彩翮长,纵意八极周。” (2).谓旁观而无行动。 范文澜 蔡美彪 等《中国通史》第四编第三章第一节:“ 张清 对部下说:‘上将掌握兵权,坐看我们危急而不救,一定已有异心。’” 春风(1) 春天的风 春风十里扬州路,卷上珠帘总不如。——杜牧《赠别》 (2) 比喻和悦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长环境 小红即小功。五服之第四等。《史记·孝文本纪》:“已下,服大红十五日,小红十四日。”参见“ 小功 ”。 (1).淡红。 唐 杜甫 《江雨有怀郑典设》诗:“宠光蕙叶与多碧,点注桃花舒小红。” 宋 苏轼 《定风波·咏红梅》词:“偶作小红桃杏色,闲雅,尚餘孤瘦雪霜姿。” 宋 杨万里 《过蕉坑》诗:“枫叶乾餘尚小红,苕花飞尽不留茸。” (2).人名。原为 宋 范成大 侍婢,能歌。 姜夔 诣 成大 。以《暗香》、《疏影》二词,命 小红 肄习,音节清婉。 成大 因以 小红 赠 夔 。 姜夔 《过垂虹》诗:“自作新词韵最娇, 小红 低唱我吹簫。”即咏此事。参阅 元 陆友 《砚北杂志》卷下。 |
随便看 |
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,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