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诗 | 故人见寄韵 |
朝代 | 宋代 |
作者 | 吴龙翰 |
释义 | 故人见寄韵原文青年铁砚亦曾磨,壮不如人可奈何。松菊犹存陶令迳,烟云不碍邵公窝。 吟廊缓步看修行,醉石高眠枕绿莎。 一笠一蓑吾事足,江湖浩荡白鸥波。 诗词问答问:故人见寄韵的作者是谁?答:吴龙翰 吴龙翰故人见寄韵书法欣赏
参考注释青年(1) 指人十五六岁至三十岁左右的阶段 对青年来说,没有不可超越的东西 (2) 指上述年龄的人 寻找生命永恒价值的青年 铁砚铁铸的砚台。 晋 王嘉 《拾遗记·晋时事》:“﹝ 晋武帝 ﹞即於御前赐青铁砚。此铁是 于闐国 所出,献而铸为砚也。” 元 王实甫 《西厢记》第一本第一折:“将棘围守暖,把铁砚磨穿。” 胡怀琛 《宝剑篇》:“曷去化铁砚,静默而宁康。”参见“ 磨穿铁砚 ”。 不如表示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比不上后面所说的 天时不如地利。——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 自以为不如。——《战国策·齐策》 可奈怎奈;可恨。 南唐 李煜 《采桑子》词:“可奈情怀,欲睡朦朧入梦来。” 元 关汉卿 《窦娥冤》第二折:“可奈那 竇娥 百般的不肯随顺我。”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二八回:“可奈茶客太多,人声嘈杂。” 松菊松与菊不畏霜寒,因以喻坚贞节操或具有坚贞节操的人。 晋 陶潜 《归去来兮辞》:“三径就荒,松菊犹存。” 唐 刘禹锡 《酬令狐相公赠别》诗:“田园松菊今迷路,霄汉鸳鸿久絶羣。” 清 龚自珍 《己亥杂诗》之一二八:“ 陶潜 酷似 卧龙 豪,万古 潯阳 松菊高。” 陶令指 晋 陶潜 。 陶潜 曾任 彭泽 令,故称。 元 赵孟頫 《见章得一诗因次其韵》:“无酒难供 陶令 饮,从人皆笑 酈生 狂。” 毛 * 《登庐山》诗:“ 陶令 不知何处去, 桃花源 里可耕田?” 烟云烟气和云 烟云缭绕 不碍无妨碍;没关系 行,行,不碍!我是又冷又饿,一阵儿发晕,不要紧!——老舍《骆驼祥子》 缓步慢步,步伐舒徐 他缓步穿过一条田间小路 修行(1) 修养德行 (2) 出家学佛或学道;行善积德 醉石(1). 庐山 名胜名。相传为 晋 诗人 陶渊明 醉后常卧的一块大石。 宋 陈舜俞 《庐山记》卷三:“又三里过 栗里源 ,有 陶令 醉石。 陶令 名 潜 ,字 元亮 ,或曰字 渊明 ……所居 栗里 ,两山间有大石,仰视悬瀑,平广可坐十餘人。 元亮 自放以酒,故名醉石。” (2). 唐 李德裕 的醒酒石。 李德裕 喝醉了酒,便蹲踞于上,故称。 宋 苏轼 《次韵范纯父涵星砚月石风林屏诗》:“ 陶泓 不称 管城 沐,醉石可助 平泉 醒。” 王十朋 集注引《唐馀录》:“ 李德裕 於 平泉别墅 ,采天下珍木怪石,为园池之玩。有醒酒石, 德裕 尤所寳惜,醉即踞之。” 高眠(1).高枕安眠。 唐 耿湋 《春日题苗发竹亭》诗:“闲咏疏篁近,高眠远岫微。” 宋 王禹偁 《五更睡》诗:“左宦离双闕,高眠尽五更。” 清 李渔 《蜃中楼·姻阻》:“介寿归来, 河 清无事,龙宫尽日高眠。” (2).指闲居。 唐 李华 《与弟莒书》:“未遇 赵公 之举,马厩高眠,古今一也。” 明 袁宏道 《初杜门》诗:“一笑挥铜綬,高眠谢部民。” 浩荡形容水势汹涌壮阔 青冥浩荡。——唐· 李白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 浩荡的长江 白鸥(1).水鸟名。 唐 李白 《江上吟》:“仙人有待乘黄鹤,海客无心随白鸥。” 宋 张耒 《望龟山》诗之一:“轻舟渔子犯烟去,照水白鸥窥影飞。” 明 高启 《哭临川公》诗:“竟成黄犬叹,莫遂白鸥期。” (2).比喻白浪。《文选·鲍照<还都道中作>诗》:“腾沙鬱黄雾,飜浪扬白鸥。” 刘良 注:“飜浪有似白鸥鸟也。” |
随便看 |
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,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