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诗 | 跋百之诗画 |
朝代 | 宋代 |
作者 | 张舜民 |
释义 | 跋百之诗画原文诗是无形画,画是有形诗。丹青不知老将至,李陵苏武真吾师。 太平本学治礼乐,犹有暇日能临池。 区中孰最奇,庞眉皓首苟住著,安得一区我安之。 诗词问答问:跋百之诗画的作者是谁?答:张舜民 张舜民跋百之诗画书法欣赏
参考注释无形(1) 没有某事物的形式、名义而有相似作用的 无形的鞭策 (2) 不知不觉中 他们的小组无形中解散了 有形有一定的形体或形式 有形资产 丹青丹和青是我国古代绘画,常用的两种颜色,借指绘画 竹帛所载,丹青所画。——《汉书·苏武传》 尤善丹青。——《晋书·顾恺之传》 不知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,和知道的意思相反。老将(1) 在某一行业从事多年而经验丰富的人 老将出马,一个顶俩 (2) 指象棋中的将帅 真吾实的的我。谓脱去外相的本质的我。 宋 苏轼 《六观堂老人草书》诗:“清露未晞电已徂,此灭灭尽乃真吾。” 宋 翁森 《四时读书乐》诗:“木落水尽千崖枯,炯然吾亦见真吾。” 太平社会安定 安于太平之乐。——宋· 苏轼《教战守》 治礼(1).讲习礼仪。《礼记·哀公问》:“古之为政,爱人为大,所以治爱人;礼为大,所以治礼。” 汉 刘向 《说苑·杂言》:“ 孔子 困于 陈 蔡 之间,居环堵之内,席三经之席,七日不食,藜羹不糝,弟子皆有饥色,读《诗》《书》,治礼不休。” (2).司礼。《史记·刘敬叔孙通列传》:“先平明,謁者治礼,引以次入殿门。” 暇日闲暇的时日 安得使予多暇日。——清· 龚自珍《病梅馆记》 临池《晋书·卫恒传》:“ 汉 兴而有草书…… 弘农 张伯英 者,因而转精甚巧。凡家之衣帛,必书而后练之。临池学书,池水尽黑。”后因以“临池”指学习书法,或作为书法的代称。 唐 杜甫 《殿中杨监见示张旭草书图》诗:“有练实先书,临池真尽墨。” 宋 苏轼 《石苍舒醉墨堂》诗:“不须临池更苦学,完取绢素充衾裯。” 明 沉德符 《敝帚轩剩语·名臣通画学》:“前代名臣能临池者多矣,鲜有以画名者。” 清 叶名沣 《桥西杂记·黄忠端书孝经卷》:“夫人善临池,代公作行草,几夺真。” 吕叔湘 《汉字和拼音字的比较》:“书法一项,确是一种艺术。但是这是要有写字的天分的人,再加上十年临池的工夫,才会有成就的。” 孙犁 《秀露集·耕堂读书记》三:“日记抄得很工整,字体遒劲,也可作临池之用。” 中孰亦作“ 中熟 ”。中等的年成。《汉书·食货志上》:“故大孰则上糴三而舍一,中孰则糴二,下孰则糴一,使民适足,贾平则止。” 宋 陆游 《书喜》诗:“岁收俭薄虽中熟,民得蠲除已小苏。” 清 杨芳灿 《沙鹻田》诗:“上熟亩盈石,中熟六斗强。” 庞眉皓首同“ 庞眉皓髮 ”。庞,用同“ 庬 ”。 唐 杜甫 《戏为韦偃双松图歌》:“松根胡僧憇寂寞,庞眉皓首无住著。” 清 周亮工 《书影》卷一:“门下有祖父遗留庞眉皓首老僕。” 得一(1).得道。《老子》:“昔之得一者:天得一以清;地得一以寧;神得一以灵;谷得一以盈;万物得一以生;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。” 王弼 注:“一,数之始而物之极也,各是一物之生,所以为主也。物皆各得此一以成。”《吕氏春秋·论人》:“无以害其天则知精,知精则知神,知神之谓得一。凡彼万形,得一后成。” 高诱 注:“一,道也。天道生万物,万物得一乃(后)成也。”《楚辞·远游》:“奇 傅説 之託辰星兮,羡 韩众 之得一。” 王逸 注:“喻古先圣获道纯也。” 晋 陶潜 《感士不遇赋》:“承前王之清诲,曰天道之无亲;澄得一以作鉴,恒辅善而佑仁。” 北周 庾信 《周祀圜丘歌·皇夏》:“得一惟清,於万斯寧。” (2).天的代称。 唐 无名氏 《鸿庆寺碑》:“上奉得一,下及七世父母,法界众生。” |
随便看 |
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,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