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  词典首页

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诗文:

 

古诗 舟中即事
朝代 宋代
作者 杨万里
释义

舟中即事原文

阿翁阿囝自相随,赏遍江淮春盛时。
熊白同尝腊前酒,雌黄自改晓间诗。
醉来忽笑天地窄,老去那能儿女悲。
身后升沉各何有,到头谁黠复谁痴。

诗词问答

问:舟中即事的作者是谁?答:杨万里
问:舟中即事写于哪个朝代?答:宋代
问:杨万里的名句有哪些?答:杨万里名句大全

杨万里舟中即事书法欣赏

杨万里舟中即事书法作品欣赏
舟中即事书法作品

参考注释

阿翁

(1).祖父。 南朝 宋 刘义庆 《世说新语·排调》:“ 张苍梧 是 张凭 之祖,尝语 凭父 曰:‘我不如汝。’ 凭 父未解所以。 苍梧 曰:‘汝有佳儿。’ 凭 时年数岁,敛手曰:‘阿翁詎宜以子戏父?’” 唐 杜甫 《示从孙济》诗:“阿翁懒惰久,觉儿行步奔。” 元 柳贯 《祭孙秬文》:“阿翁与汝阿爹阿妳,以家饌祭於中殤童子 阿秬 之魂。”

(2).对年长者的敬称。《周书·陆腾传》:“﹝ 陆腾 ﹞尚 安平主 ,即 东莱王 贵平 女也。 魏孝武 幸 贵平 第,见 腾 ,与语悦之,谓 贵平 曰:‘阿翁真得好壻。’”《北史·魏常山王遵传》:“及出, 广平王 怀 拜 绍 ,贺曰:‘阿翁乃皇家之正直,虽 朱云 、 汲黯 何以仰过。’”《新五代史·晋高祖皇后李氏传》:“皇帝阿翁发自 冀 北,亲抵 河东 ,跋履山川,踰越险阻。”

(3).为老年男子的自称。 清 独逸窝退士 《笑笑录·攫鞋》:“ 郑仁凯 为 密州 刺史,有小奴告鞋穿, 凯 曰:‘阿翁为汝经营。’”

(4).父亲。《三国志·魏志·赵王干传》“ 黄初 二年,进爵,徙封 燕公 ”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《魏略》:“ 干 一名 良 …… 良 年五岁,而 太祖 疾困,遗令语太子曰:‘此儿三岁亡母,五岁失父,以累汝也。’太子由是亲待,隆於诸弟。 良 年小,常呼 文帝 为阿翁,帝谓 良 曰:‘我,汝兄耳。’” 清 梁章鉅 《称谓录·方言称父》:“《小知録》: 周 、 秦 、 晋 、 陇 皆曰阿翁。”

(5).用以称丈夫的父亲。 唐 赵璘 《因话录·宫》:“上召而慰之曰:‘谚云:不痴不聋,不作阿家阿翁。’” 清 郝懿行 《证俗文》卷四:“舅姑亦曰翁姑。案:舅曰阿翁。《唐书》 代宗 曰:‘不痴不聋,不作阿翁。’姑曰阿姑,《颜氏家训》:‘络索阿姑餐。’”

阿囝

方言。儿子。 宋 陆游 《戏遣老怀》诗之一:“阿囝略如郎罢老,稚孙能伴太翁嬉。” 清 唐孙华 《贺同官黄擎庵纳姬》诗:“生来阿囝夸头玉,绣葆携将郎罢看。”原注:“ 闽 人呼子为囝,父为郎罢。”

相随

(1).亦作“ 相隋 ”。谓互相依存。《老子》:“高下相倾,音声相和,前后之相随。” 马王堆 汉 墓帛书《老子·道经》作“相隋”。

(2).伴随;跟随。《史记·苏秦列传》:“是何庆弔相随之速也?” 南朝 梁 刘勰 《文心雕龙·论说》:“夫説贵抚会,弛张相随。” 马烽 《饲养员赵大叔》:“说完,匆匆忙忙相随那女人走了。”

江淮

(1). 长江 和 淮河 。《左传·哀公九年》:“秋, 吴 城 邗 ,沟通 江 淮 。” 三国 魏 阮籍 《乐论》:“ 江 淮 之南,其民好残; 漳 汝 之间,其民好奔。” 清 王士禛 《池北偶谈·谈异五·银杏》:“ 江 淮 间一御史疏陈水患。”

(2).泛指 长江 与 淮河 之间的地区。《后汉书·周荣传》:“ 荣 , 江 淮 孤生,蒙先帝大恩,以歷宰二城。” 明 《端午食赐粽有感》诗:“东南米价高如玉, 江 淮 饿莩千家哭。” 清 钮琇 《觚賸·旧雷有声》:“余宦游所至,其风土大略相同,唯 粤 中则不特与朔方絶异,即较之 江 淮 ,亦甚悬殊。” 凌力 《星星草》第十五章一:“如今捻军兵分东西,追剿各军愈追愈远愈加劳苦,而出自 江 淮 的饷源却愈益短绌难办。”

(3).特指今 江西省 鄱阳湖 一带。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:“ 三苗 在 江淮 、 荆州 数为乱。” 张守节 正义:“淮,读曰匯,音胡罪反,今 彭蠡湖 也。”

盛时

(1).犹盛世。《史记·刘敬叔孙通列传》:“及 周 之盛时,天下和洽,四夷乡风。” 汉 朱浮 《为幽州牧与彭宠书》:“方今天下适定,海内愿安,无贤不肖皆乐立名於世。而 伯通 独中风狂走,自捐盛时。” 宋 梅尧臣 《题老人泉寄苏明允》诗:“去为 仲尼 嘆,出为盛时祥。” 明 陈子龙 《对酒》诗:“对酒歌盛时,天下方大治。”

(2).犹盛年。 三国 魏 曹植 《箜篌引》:“盛时不可再,百年忽我遒。”

熊白

熊背上的脂肪。色白,故名。为珍贵美味。《北齐书·徐之才传》:“ 德正 径造坐席,连索熊白。” 明 李时珍 《本草纲目·兽二·熊》﹝释名﹞引 陶弘景 曰:“脂即熊白,乃背上肪,色白如玉,味甚美。寒月则有,夏月则无。” 清 吴伟业 《读史偶述》诗:“相公堂饌银盘美,熊白烹来正割鲜。”

雌黄

(1) 矿物名。成分是三硫化二砷(As 2 S 3 )橙黄色,半透明,可用来制颜料。

(2) 古人用雌黄来涂改文字,因此称乱改文字、乱发议论为“妄下雌黄”,称不顾事实、随口乱说为“信口雌黄”

观天下书未遍,不得妄下雌黄。——《颜氏家训·勉学篇》

天地

(1) 天和地。指自然界和社会

天地山川。——宋· 王安石《游褒禅山记》

天地之闻。——清· 黄宗羲《原君》

天地之大

震动天地。——明· 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

(2) 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

(3) 指天地之间,自然界

天地之精也。——《吕氏春秋·慎行论》

天地百法乎。——清· 洪亮吉《治平篇》又

天地调剂之法也。

天地不能生人。

天地之所以养人也。

老去

(1).谓人渐趋衰老。 唐 杜甫 《往在》诗:“归号故松柏,老去苦飘蓬。” 宋 欧阳修 《赠王介甫》诗:“老去自怜心尚在,后来谁与子争先。” 明 汪循 《老去》诗:“老去心还竞,春来花又新。”

(2).引申为老年;晚年。 沉从文 《<沉从文选集>题记》:“现在过去了二十多年,我和我的读者,都共同将近老去了。”

(3).死去。 元 房皞 《思隐》诗:“情知老去无多日,且向闲中过几年。” 明 李东阳 《柳岸垂纶》诗:“老去祗应家在此,不须盘石更垂萝。”

那能

方言。怎么样。

出处:

章炳麟 《新方言·释词》:“凡诸形状皆谓之态,亦谓之能; 苏州 问何如曰那能,那即若字,能即态字,犹通语言曾(俗作怎)么样矣。”

例句:

殷夫 《监房的一夜》:“ 小王 说:‘老和尚后来那能了呢?’说着笑了。”

儿女

(1) 儿子和女儿,子女

儿女成群

(2) 青年男女

无为在歧路,儿女共沾巾。——唐· 王勃《杜少府之任蜀州》

儿女泪,君休滴

身后

过世之后

垂名于身后

赠谥美显,荣于身后。——明· 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

升沉

(1).升谓升进,沉谓黜退。指仕宦之升降进退。 唐 刘肃 《大唐新语·惩戒》:“始, 仁轨 既官达,其弟 仁相 在乡曲,昇沉不同,遂搆嫌恨,与 轨 别籍。”

(2).指升进与黜退者。 前蜀 杜光庭 《兴州王承休特进为母修黄箓斋词》:“神功救物,无遗动植之中;惠力宣恩,普及昇沉之内。”

(3).泛指世事之盛衰得失。 唐 牛僧孺 《席上赠刘梦得》诗:“休论世上昇沉事,且鬭樽前见在身。” 宋 杨万里 《又和木犀初发呈张功夫》之一:“掇取仙山入 京 洛 ,不妨冷眼看昇沉。”

(1).升降。旧时谓仕途得失进退。 唐 李白 《送友人入蜀》诗:“升沉应已定,不必问 君平 。” 宋 张世南 《游宦纪闻》卷三:“何自閒人无籍在,不妨冷眼看升沉。”《警世通言·老门生三世报恩》:“后来许多年少的门生,贤愚不等,升沉不一。” 清 王愈扩 《周亮工先生小传》:“所至有政声,不以升沉介意。”

(2).升降。谓际遇的幸与不幸。 唐 元稹 《寄乐天》诗:“荣辱升沉影与身,世情谁是旧 雷 陈 。” 宋 庄季裕 《鸡肋编》卷下:“ 郑硕道 在此,某与之却是同年,与梦中所闻畧无少异,则出处升沉,动静语默,悉皆前定也。” 鲁迅 《彷徨·孤独者》:“但是世事升沉无定,失意人也不会长是失意人,所以他也就很少长久的朋友。”

(3).升降。高低上下。 清 曹寅 《发横林未到锡山六十里示同舍》诗:“冥鸿沙鸟极升沉,画舫青帘共盍簪。”

(4).升降。价钱的涨落。 茅盾 《子夜》十一:“有人拿着小本子和铅笔,仰起了脸抄录‘牌子’上的票价升沉录。”

(5).升降。谓时代的变迁与推移。 柯灵 《<阿英散文选>序》:“而且时代的升沉,也不是月旦作品价值的唯一标准。”

(6).褒贬。 元 刘祁 《归潜志》卷十:“凡宴谈会集间,诸公皆以分别流品、升沉人物为事。”

指仕宦的升降进退。 明 沉德符 《野获编·吏部一·科道陞州府》:“要依上登极恩詔,一体擢用。此诸官他日敭歷陞沉,俱不可考。”

何有

(1).有什么。《诗·邶风·谷风》:“何有何亡,黽勉求之。” 郑玄 笺:“君子何所有乎?何所亡乎?” 晋 潘尼 《赠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》诗:“ 崐山 何有?有瑶有珉。”

(2).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难。《论语·里仁》:“能以礼让为国乎?何有?” 何晏 集解:“何有者,言不难。”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王如好货,与百姓同之,於王何有?” 汉 袁康 《越绝书·计倪内经》:“王审用臣之议,大则可以王,小则可以霸,於何有哉?” 晋 陶潜 《拟古》诗之一:“意气倾人命,离隔復何有?”

(3).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怜惜、不爱重等。《左传·僖公二十四年》:“除君之恶,唯力是视, 蒲 人、 狄 人,余何有焉?今君即位,其无 蒲 狄 乎!” 杨伯峻 注:“何有,古人习语,意义随所施而异,此谓心目中无之也。”《吕氏春秋·知接》:“人之情,非不爱其子也,其子之忍,又将何有於君?” 清 侯方域 《重修颜鲁公碑亭记》:“其视卿相王侯与其国封邸第,曾不若脱屣,而何有于亭?”

(4).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关。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八年》:“ 祁氏 私有讨,国何有焉?” 杜预 注:“言讨家臣,无与国事。”《左传·哀公二十七年》:“若利本之颠, 瑶 何有焉?” 宋 曾巩 《寄欧阳舍人书》:“苟其人之恶,则於铭乎何有?”

(5).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顾虑、不在乎。《左传·昭公元年》:“ 吉 若获戾,子将行之,何有於诸 游 ?” 杨伯峻 注:“言不必顾虑 游氏 诸人。” 明 李贽 《与周友山》:“士为知己者死,死且甘焉,又何有于废弃歟?” 鲁迅 《热风·反对“含泪”的批评家》:“然而一切青年的心,却未必都如此不净;倘竟如此不净,则即使‘授受不亲’后来也就会‘瞟’,以至于瞟以上的等等事,那时便是一部《礼记》,也即等于《 * 》了,又何有于《蕙的风》?”

(6).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所得。《左传·僖公十五年》:“获 晋侯 ,以厚归也;既而丧归,焉用之?大夫其何有焉?” 杜预 注:“何有犹何得。”

(7).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所不有。《文选·木华<海赋>》:“弘往纳来,以宗以都。品物类生,何有何无?” 李善 注:“言诸品物以类相生,何所不有?何者而无?言其多也。”

(8).哪里有,岂有。 汉 张衡 《西京赋》:“泽虞是滥,何有春秋?”《后汉书·贾琮传》:“刺史当远视广听,纠察美恶,何有反垂帷裳以自掩塞乎?” 唐 韩愈 《与孟尚书书》:“凡君子行己立身,自有法度……何有去圣人之道,捨先王之法,而从夷狄之教以求福利也?” 明 吴承恩 《赠邑侯念吾高公擢南曹序》:“自仍岁之水也,洪涛冒夫城郭,而何有於田,何有於食,何有於租与赋哉!”

到头

(1) 到了尽头

顺着这条路走到头,就是他家

(2) ;结束

你的好日子到头了

随便看

 

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,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0-2024 Suppus.net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4/11/16 0:17:1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