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  词典首页

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诗文:

 

古诗 水调歌头
朝代 宋代
作者 荣樵仲
释义

水调歌头原文

既难求富贵,何处没溪山。
不成天也,不容我去乐清闲。
短褐宽裁疏葛,柱杖横拖瘦玉,著个竹皮冠。
弄影碧霞里,长啸翠微间。
醉时歌,狂时舞,困时眠。
然自得,了无一点俗相干。
拟把清风明月,剪作长篇短阕,留与世人看。
待倩月边女,归去借青鸾。

诗词问答

问:水调歌头的作者是谁?答:荣樵仲
问:水调歌头写于哪个朝代?答:宋代
问:水调歌头是什么体裁?答:词
问:荣樵仲的名句有哪些?答:荣樵仲名句大全

荣樵仲水调歌头书法欣赏

荣樵仲水调歌头书法作品欣赏
水调歌头书法作品

参考注释

富贵

富裕而又有显贵的地位

公子为人…不敢以其富贵骄士。——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

汗牛塞屋,富贵家之书,然富贵家人读书有几?——清· 袁枚《黄生借书说》

何处

哪里,什么地方。《汉书·司马迁传》:“且勇者不必死节,怯夫慕义,何处不勉焉!” 唐 王昌龄 《梁苑》诗:“万乘旌旗何处在?平臺宾客有谁怜?”《宋史·欧阳修传》:“ 脩 论事切直,人视之如仇,帝独奬其敢言,面赐五品服。顾侍臣曰:‘如 欧阳脩 者,何处得来?’” 茅盾 《一个女性》五:“但是何处有爱呢?何处是爱呢?”

成天

整天

不容

(1)

不许;不让

不容置疑(不容许有什么怀疑)

(2)

不容许存在;不接纳(为世所不客)

清闲

摆脱工作或摆脱精神集中的状态或事实

短褐

古代平民穿的粗布短衣

邻有短褐而欲窃之。——《墨子·公输》

柱杖

(1).手杖。 宋 沉括 《梦溪笔谈·异事》:“﹝ 李遥 ﹞因出市,见鬻柱杖者,等闲以数十钱买之。” 鲁迅 《故事新编·采薇》:“他们就满心高兴,用柱杖点着山径,一步一步的挨上去。”

(2).拄着手杖。 清 葆光子 《物妖志·木类·柳》:“秋水寒潭,柱杖穿花,一无留念。”

竹皮冠

(1). 秦 末 刘邦 以竹皮所作之冠。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“ 高祖 为亭长,乃以竹皮为冠,令求盗之 薛 治之,时时冠之,及贵常冠,所谓‘ 刘氏 冠’乃是也。” 裴駰 集解引 应劭 曰:“以竹始生皮作冠,今鹊尾冠是也。” 司马贞 索隐引 应劭 曰:“一名‘长冠’。侧竹皮裹以纵前,高七寸,广三寸,如板。” 明 唐顺之 《歌风台》诗:“进钱今日几万计,坐中只带竹皮冠。” 清 阎尔梅 《歌风台》诗之三:“驻蹕不劳绵蕞礼,围罇仍著竹皮冠。”

(2).借指戴竹皮冠的乡野之人。 宋 邵博 《闻见后录》卷十:“ 汉高祖 一竹皮冠起田野,初不食 秦 禄,卒能除其暴。”

弄影

谓物动使影子也随着摇晃或移动。 南朝 宋 鲍照 《舞鹤赋》:“迭霜毛而弄影,振玉羽而临霞。” 宋 张先 《天仙子》词:“沙上并禽池上暝,云破月来花弄影。” 茅盾 《子夜》十九:“惨黄的太阳在窗前弄影。”

碧霞

(1) 高山深处

(2) 高空

(3) 茶

长啸

(1).大声呼叫。 汉 司马相如 《上林赋》:“长啸哀鸣,翩幡互经。” 宋 岳飞 《满江红·写怀》词:“抬望眼、仰天长啸,壮怀激烈。” 许地山 《空山灵雨·生》:“它在竹林里长着的时候,许多好鸟歌唱给它听,许多猛兽长啸给它听。”

(2).撮口发出悠长清越的声音。古人常以此述志。 三国 魏 曹植 《美女篇》:“顾盼遗光采,长啸气若兰。” 唐 牛僧孺 《玄怪录·张左》:“向闻长啸月下,韵甚清激,私心奉慕,愿接清论。” 宋 苏轼 《和林子中待制》:“早晚 渊明 赋《归去》,浩歌长啸老 斜川 。”《群音类选·四节记·复游赤壁》:“长啸若轻狂,振山林谷应如璜。”

(3).钟之别名。 唐 冯贽 《南部烟花记·乐器名》:“鐘,一名为长啸。”

翠微

青翠的山色,也泛指青翠的山

九嶷山上白云飞,帝子乘风下翠微。——毛 * 《答友人》

时舞

大舞。《楚辞·天问》:“干协时舞,何以怀之。” 姜亮夫 校注:“干协时舞,言武舞之大舞也,亦即万舞。”

自得

自觉得意、开心

意气扬扬,甚为自得

悠然自得。——明· 袁宏道《满井游记》

了无

全无;毫无。 晋 葛洪 《抱朴子·释滞》:“空有疲困之劳,了无錙銖之益也。” 唐 李白 《赠黄山胡公求白鹇》诗序:“自小驯狎,了无惊猜。” 清 袁枚 《新齐谐·山阴风灾》:“二十四日晨起,天气清和,了无变态。”

一点

(1) 汉字的一种笔画。常指书画中的点画

(2) 表示甚少或不定的数量

做一点事

(3) 一方面,一部分

抓住一点,不及其余

(4) 一小时

下午一点

相干

相互间有联系,有关系、有牵涉,多用于否定句或疑问句

与我不相干

清风明月

(1) 形容清闲无事

不妄交接,门无杂宾。有时独醉,曰:“入吾室者,但有清风;对吾饮者,惟当明月。”——《南史·谢晦传》

金马玉堂三学士,清风明月两闲人——宋· 欧阳修《会老堂致语》

(2) 也作“明月清风”

长篇

篇幅长的文章;篇幅较长的诗文

过此感我言,长篇发春荣。——苏轼《次韵孙莘老斗野亭寄子由在邵伯堰》

世人

世上的人;普通人

世人皆知

自李唐来,世人甚爱牡丹。—— 宋· 周敦颐《爱莲说》

归去

回去

离家已久,今当归去

青鸾

(1).古代传说中凤凰一类的神鸟。赤色多者为凤,青色多者为鸾。多为神仙坐骑。 北周 庾信 《谢赵王赉干鱼启》:“文鳐夜触,翼似青鸞。” 唐 李白 《凤凰曲》:“ 嬴 女吹玉簫,吟弄天上春。青鸞不独去,更有携手人。” 王琦 注引《艺文类聚》:“《决疑註》曰:……多赤色者凤,多青色者鸞。” 元 杨暹 《刘行首》第二折:“跟着我骑白鹤,上青霄;跨青鸞,远市朝。” 清 陈珮 《哭程夫人》诗:“忽驾青鸞返碧虚,琼花吹折痛何如。”

(2).即青鸟。借指传送信息的使者。 宋 赵令畤 《蝶恋花》词:“废寝忘餐思想徧。赖有青鸞,不必凭鱼雁。” 清 纳兰性德 《月上海棠·中元塞外》词:“青鸞杳,碧天云海音絶。”

(3).相传 罽宾王 于 峻祁之山 ,获一鸾鸟,饰以金樊,食以珍羞,但三年不鸣。其夫人曰:尝闻鸟见其类而后鸣,何不悬镜以映之。王从其意,鸾睹形悲鸣,哀响中霄,一奋而绝。见《艺文类聚》卷九十引 南朝 宋 范泰 《鸾鸟诗序》。后因以“青鸞”借指镜。 闽 徐夤 《上阳宫词》:“妆臺尘暗青鸞掩,宫树月明黄鸟啼。” 明 汤三江 《题唐玄宗还宫感旧·双调夜行船序》套曲:“侍儿扶傍粧臺,懒把青鸞高照。” 清 阮元 《小沧浪笔谈》卷三:“青鸞不用羞孤影,开匣常如见故人。”

(4).亦作“ 青鑾 ”。銮铃。天子之车衡上有鸾,鸾口衔铃,故以“青鑾”借指天子车驾。 南朝 齐武帝 《耕藉诏》:“鸣青鸞於东郊,冕朱紘而莅事。” 南朝 梁 江淹 《倡妇自悲赋》:“侍青鑾以云耸,夹丹輦以霞飞。”

(5).指女子。 唐 王昌龄 《萧驸马宅花烛》诗:“青鸞飞入合欢宫,紫凤衔花出禁中。” 宋 柳永 《木兰花》词:“坐中年少暗消魂,争问青鸞家远近。” 明 杨珽 《龙膏记·错媾》:“偷看,分明旧识青鸞,却做双栖新燕。” 清 吴骞 《扶风传信录》:“二十八日生归,见惟空室,悵悢若失,乃为诗曰:‘灵琐知何处,青鸞杳不回。’”

随便看

 

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,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0-2024 Suppus.net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4/7/20 12:01:0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