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诗 | 偈颂三十首 |
朝代 | 宋代 |
作者 | 释印肃 |
释义 | 偈颂三十首原文显老明禅,入理深渊。文殊为体,妙用普贤。 凤山得旨,妙契南源。 三株树下,坐断云烟。 金刚作眼,鼻孔辽天。 言谈讽咏,草木皆鲜。 钦风久矣,偶睹惠然。 如天甘露,沃我心田。 希有希有,世外金仙。 老婆心切,示我窥鞭。 自知本有,久被尘缠。 普光明殿,海印俱全。 弥勒阁中了,了了何言。 常在不欠,触目无边。 一毫头上,妙绝偏圆。 含融法界,本体现前。 诗词问答问:偈颂三十首的作者是谁?答:释印肃 释印肃偈颂三十首书法欣赏
参考注释显老显示出年龄上、体力上或精神上的衰老特点 入理合于道理;有理 他的批评句句入理 深渊(1) 深潭 后墙紧贴着峥嵘的山石,前脸正对着万丈的深渊。——《雨中登泰山》 (2) 特指海渊 南太平洋上阿尔求斯海深渊 (3) 比喻险境 如临深渊 (4) 比喻无法摆脱的困境 苦难的深渊 文殊佛教菩萨名。 文殊师利 或 曼殊室利 的省称。意译为“妙吉祥”、“妙德”等。其形顶结五髻,象征 大日如来 的五智;持剑、骑青狮,象征智慧锐利威猛。为 释迦牟尼佛 的左胁侍,与司“理”的 普贤菩萨 相对。 中国 传其说法道场为 山西省 五台山 。 晋 殷晋安 《文殊象赞》:“ 文殊 渊睿,式昭厥声。”《四游记·唐三藏被难得救》:“愿佛慈悲,早见 文殊 金身,赐我真经,留传东土。” 清 蒲松龄 《聊斋志异·西僧》:“相传山上徧地皆黄金, 观音 、 文殊 犹生。” 妙用奇妙的作用或用处 妙用无穷 普贤佛教菩萨名。梵名为Samantabhadra,也译为“遍吉”。与 文殊菩萨 并称为 释迦牟尼佛 之二胁士。寺院塑像,侍立于 释迦 之右,乘白象。以“大行”著称,其道场为 四川 峨眉山 。 宋 黄庭坚 《为黄龙心禅师烧香颂》诗之一:“梦中沉却 * 船, 文殊 顿足 普贤 哭。” 赵朴初 《僧伽和佛的弟子》:“大乘经典特别称道 文殊师利 的大智, 普贤 的大厅, 观世音 的大悲, 地藏 的大愿,所以这四大菩萨特别受到教徒的崇敬。” 凤山(1).今 浙江省 杭州市 凤凰山 的省称。 宋 蔡絛 《铁围山丛谈》卷六:“ 政和 壬辰, 鲁公 (指 蔡京 )在 钱塘 居 凤山 下之私第。” (2).借指 蔡京 。 宋 江汉 《喜迁莺》词:“ 凤山 政好,还被画轂朱轮催起。” 得旨(1).得到圣旨。《新五代史·唐臣传·郭崇韬安重诲论》:“宰相有非其见时而事当上决者,与其被旨而有所復请者,则具记事而入,因崇政使闻,得旨则復宣而出之。” (2).得其主旨。 清 王夫之 《读四书大全说·中庸第一章》:“ 程子 此语,大费斡旋,自不如 吕氏 之为得旨。” 妙契神妙的契合。 唐 司空图 《二十四诗品·形容》:“风云变态,花草精神,海之波澜,山之嶙峋,俱似大道,妙契同尘。” 宋 秦观 《和程给事赟闍黎化去之什》:“早因妙契窥 曹洞 ,竟以清芬继 肇生 。” 明 唐顺之 《登孙登啸台》诗:“清浄同 河上 ,沉冥异 竹林 ,坐超惟默理,妙契守雌心。” 坐断占据;把住。 宋 辛弃疾 《南乡子·登京口北固亭有怀》词:“年少万兜鍪,坐断东南战未休。” 宋 刘过 《题润州多景楼》诗:“ 金山 焦山 相对起,挹尽东流 大江 水。一楼坐断水中央,收拾 淮南 数千里。” 云烟烟气和云雾,形容虚无飘远的东西或事物 云烟沸涌。——唐· 李朝威《柳毅传》 出没于云烟。——明· 顾炎武《复庵记》 金刚(1) 钻石的略称 (2) 美国三十年代拍摄一部怪兽电影,其主角是巨大的猩猩,叫金刚 (3) 比喻身材巨大、孔武有力的人 (4) 〈方〉∶某些昆虫(如苍蝇)的蛹 (5) 佛教指佛的侍从力士,手执金刚杵(古印度兵器) 作眼做眼线;做抓捕犯人的向导(多见于早期白话) 鼻孔辽天见“ 鼻孔撩天 ”。 言谈谈话;谈论 言谈大有缘。——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 讽咏见“ 讽咏 ”。 亦作“ 讽咏 ”。讽诵吟咏。 晋 张华 《博物志》卷十:“席不正不坐,割不正不食,听诵诗书讽咏之音,不听淫声,不视邪色。” 明 海瑞 《训诸子说》:“圣贤以识真诲人,其説备在方册,踊跃於讽咏,而不能以自已。” 清 黄鷟来 《和陶饮酒》序:“所居东偏小室,设榻帷额中尽书 元亮先生 《饮酒诗》,朝夕讽咏,有会於心,爰用追和,以誌所怀。” 草木(1).指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。《易·坤》:“天地变化,草木蕃。” 唐 韩愈 《送李愿归盘谷序》:“ 太行 之阳有 盘谷 , 盘谷 之閒,泉甘而土肥,草木藂茂,居民鲜少。” 明 刘基 《<悦茂堂诗>序》:“故人不得其性则痛,鸟兽不得其性则瘏,草木不得其性则萎以枯。” (2).指荒野。《韩非子·说疑》:“此十二人者,或伏死於窟穴,或槁死於草木,或飢饿於山谷,或沉溺於水泉。” (3).比喻卑贱。多用作自谦之词。 唐 陈子昂 《谏刑书》:“臣草木微品,天恩降休,伏刻肌骨,不敢忘捨。” 宋 苏轼 《笏记》之一:“徒倾艸木之心,莫报乾坤之施。” 钦风谓敬慕其风俗教化。《晋书·赫连勃勃载记》:“故伪 秦 以三世之资,丧魂於 关 陇 ; 河 源 望旗而委质,北虏钦风而纳款。” 惠然顺心的样子 惠然莅临 惠然肯来(函柬用语,表示欢迎客人光临的言词) 甘露甜美的雨露 晓枝滴甘露,味落寒泉中 心田(1) 内心;良心 泽雨无偏,心田受润。——梁简文帝《上 * 颂表》 心田洒扫无尘。——《白居易《犯吟》 只因一句话上说得不好,昧了心田。——《西湖二集》 (2) 心思;心意 希有同“稀有” 世外尘世之外 世外之交 金仙指佛。 唐 李白 《与元丹丘方城寺谈玄作》诗:“朗悟前后际,始知金仙妙。” 王琦 注:“金仙,谓佛。” 明 叶宪祖 《丹桂钿合》第一折:“忽被閒情恼,徘徊夜未眠,月中乘兴去,还拟问金仙。” 清 姚鼐 《岳麓寺》诗:“试将万古怀,移问金仙术。” 老婆心佛教语。谓禅师反复叮咛,急切诲人之心。《大慧普觉禅师语录》:“老僧二十年前有老婆心,二十年后无老婆心。”参见“ 老婆禪 ”。 自知认识自己;自己明了 明殿契丹 君主葬后,于墓侧起室,名“明殿”。《新五代史·四夷附录一》:“明殿,若中国陵寝下宫之制,其国君死,葬,则於其墓侧起屋,谓之明殿,置官属职司,岁时奉表起居如事生;置明殿学士一人,掌答书詔。” 俱全(1) 一切齐全 麻雀虽小,五脏俱全 (2) 所有品种齐全 弥勒梵语Maitreya音译,意译“慈氏”。著名的未来佛。我国的 弥勒 塑像胸腹坦露,面带笑容。传说 五代 时 布袋和尚 是其化身。《弥勒下生经》:“将来久远, 弥勒 出现,至真等正觉。” 唐 窥基 《观弥勒上生兜率天经赞》:“又念 弥陀 、 弥勒 ,功德无有差别。” 宋 黄庭坚 《病起荆江亭即事》诗之九:“形模弥勒一 布袋 ,文字江河万古流。” 陈世宜 《醉歌》:“ 弥勒 开口作憨笑,金刚怒目将譙訶。” 鲁迅 《彷徨·示众》:“胖大汉后面就有一个 弥勒佛 似的更圆的胖脸。” 了了心里明白;清清楚楚;通达 不甚了了 心中了了 勾画了了。——明· 魏学洢《核舟记》 常在(1).长久存在。 汉 焦赣 《易林·小畜之遯》:“天之所予,福禄常在。” 晋 陶潜 《岁暮和张常侍》:“厉厉气遂严,纷纷飞鸟还。民生鲜常在,矧伊愁苦缠。” 宋 刘子翚 《次韵陈成季郡会》:“惜花意欲春常在,对酒年来饮不多。” (2).道家脾神名。《云笈七籤》卷十一:“脾神 常在 字 魂停 。” (3).仙人名。《列仙全传》卷九:“ 李常在 , 蜀 人,少治道术,人累世见之。” (4). 清 代宫女的名号。 清 梁章鉅 《称谓录·列宫》:“常在、答应,案《会典》有此二称,位在贵人之下。盖未有爵秩,仅供使令,犹 前汉 之家人子, 后汉 之宫人、采女是也。” 触目(1) 容易被看到 大平原最为触目的特点是没有树 (2) 目光接触到 触目惊心 无边没有边际 无边界框 一毫一根毫毛。比喻极小或很少。《列子·杨朱》:“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,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。人人不损一毫,人人不利天下,天下治矣。” 宋 苏轼 《前赤壁赋》:“且夫天地之间,物各有主,苟非吾之所有,虽一毫而莫取。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十:“如今 韩生 吉帖婚书,并无一毫虚谬。”《镜花缘》第九五回:“向日在家屡要学剑,奈教师此道不精,不过敷衍教了两个势子,却是一毫无用。” 叶圣陶 《潘先生在难中》:“他更从利害远近种种方面着想,觉得回去终于是天经地义。便把恼恨搁在一旁,脸上也不露一毫形色。” 头上(1).头的上方;头顶。 五代 齐己 《荆渚感怀寄僧达禅弟》诗之二:“春残相忆 荆江 岸,一隻杜鹃头上啼。” 许杰 《惨雾》下:“村上的妇人们……恐怕恶魔在他们的头上回旋着,正如强悍的老鹰一般,转瞬间把他们的生命如打小鸡一般的啄去。” (2).指时候,时间的某一点。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六:“ 巫娘子 取一块来喫,又輭又甜,况是飢饿头上,不觉一连喫了几块。”《红楼梦》第八十回:“ 香菱 説到热闹头上,忘了忌讳。” 高延昌 《我的朋友》一:“到第五天头上,老师就叫 靳秀兰 去看车。” (3).先,前头。《 * 词话》第六九回:“説在头上,就是爹赏的这银子,小媳妇也不敢领去,寧可领了爹言语,对太太説就是了。” (4).方位词。用在名词后,表示在某种事物的范围以内。 元 王实甫 《西厢记》第三本第二折:“我向这筵席头上整扮,做一箇缝了口的撮合山。” 王西彦 《一个小人物的愤怒》:“现在,同样神圣的义务轮到自己头上来了。” 汪曾祺 《七里茶坊》:“为什么找到我头上呢?说是以前去了两拨人,都闹了意见回来了。” 妙绝(1) 美妙极了 (2) 精妙绝伦 偏圆佛家语。判别教理胜劣之称。偏谓偏失,圆谓圆满。 宋 沉辽 《奉送明雅师》诗:“顶上终不巢乌鳶,亦不教观谈偏圆。” 法界佛教语。梵语意译。通常泛称各种事物的现象及其本质。《华严经·十通品》:“入於真法界,实亦无所入。” 宋 范成大 《再次喜雨诗韵以表随车之应》:“一念故应周法界,万神元不隔明庭。” 章炳麟 《建立宗教论》:“夫此圆成实自性云者,或称真如,或称法界,或称涅槃。” 本体(1) 事物的本身 八音有本体,五音有自然——阮籍《乐论》 (2) 哲学名词。形成现象的根本实体(常与“现象”相对) 现前(1).出现于眼前。《宋书·夷蛮传·呵罗单国》:“ 呵罗单 跋摩 以顶礼足,犹如现前,以体布地,如殿陛道,供养恭敬,如奉世尊。” 宋 范成大 《枕上二绝》之二:“枕前百忍忽纷然,旧学新闻总现前。” 明 袁中道 《答云浦书》:“阴境现前,倏而随去。” (2).眼前,目前。 宋 朱敦儒 《好事近》词:“受用现前活计,且行歌行乐。”《西游补》第一回:“﹝ 行者 道﹞:‘ 老孙 只想后边地狱,蚤忘记了现前地狱。’” 清 蒋士铨 《冬青树·留营》:“獃子獃子,捨却现前受用,要图身后虚名。” |
随便看 |
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,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