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诗 | 题五畏斋 |
朝代 | 宋代 |
作者 | 叶适 |
释义 | 题五畏斋原文曹滕亦据南面权,坐衙吏贴群趋先。敢云威福自我出,下有赤子高苍天。 圣人鬼兴建皇极,付祝长管尤恻恻。 前碑特立示铭诚,后榜七条垂训释。 冰清王令来调琴,四事未畏先畏心。 常净方寸勤管摄,不与外物相亏侵。 情防骄粗意防满,万事须还畏为本。 君不见匹夫胆大气如山,风浪只在须臾间。 诗词问答问:题五畏斋的作者是谁?答:叶适 叶适题五畏斋书法欣赏
参考注释南面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,故天子、诸侯见群臣,或卿大夫见僚属,皆面南而坐。帝位面朝南,故代称帝位 圣人南面而听天下。——《易·说卦》 凡人有此一德者,足以南面称孤矣。——《庄子·盗跖》 南面召见。——明· 宗臣《报刘一丈书》 宰执以下,俱使之南面上坐。——清· 黄宗羲《柳敬亭传》 衙吏衙门中的小官。 唐 黄滔 《赠郑明府》诗:“庭罗衙吏眼看山,真恐风流是謫仙。” 威福语出《书·洪范》:“惟辟作福,惟辟作威。” 孔颖达 疏:“惟君作福得专赏人也,惟君作威得专罸人也。”原指统治者的赏罚之权,后多谓当权者妄自尊大,恃势弄权。《汉书·诸侯王表》:“因母后之权,假 伊 周 之称,顓作威福庙堂之上,不降阶序而运天下。” 唐 王勃 《平台秘略论》:“假君王之顾盼,用君王之威福。” 宋 叶适 《提刑检详王公墓志铭》:“初龙图阁学士太子詹事 王公 十朋 ,以太学生对策,请收还威福,除 秦檜 蔽塞之政。” 清 蒲松龄 《聊斋志异·席方平》:“ 席 寃愤正无所出,且意是必巨官,或当能作威福,因缅诉毒痛。” 郭沫若 《海涛集·我是中国人一》:“大约就为了这,那株坏材便认真作起威福来了吧?”参见“ 作威作福 ”。 自我(1) 自己 自我吹嘘 (2) 与现实有关的个性的意识部分 赤子(1) 刚生的婴儿 (2) 人民 苍天(1) 古时指春天 (2) 上天;上苍 悠悠苍天 圣人(1) 德高望重、有大智、已达到人类最高最完美境界的人,有时也专指孔子 古之圣人,其出人也远矣。——唐· 韩愈《师说》 是以圣人不期修古,不法常可。——《韩非子·五蠹》 (2) 封建时代对君主的尊称 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,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。——明· 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 兴建建设 又兴建了一个化肥厂 皇极(1).帝王统治天下的准则。即所谓大中至正之道。《书·洪范》:“五,皇极,皇建其有极。” 孔颖达 疏:“皇,大也;极,中也。施政教,治下民,当使大得其中,无有邪僻。” 汉 荀悦 《汉纪·高祖纪一》:“昔在上圣,唯建皇极,经纬天地。” 隋 王通 《中说·魏相》:“夫子六经,皇极之能事毕矣。” 清 陈梦雷 《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》:“昔先王建皇极以蒞万方,化功侔於天地。” 郭沫若 《十批判书·儒家八派的批判》:“‘五’以皇极居中,而‘五’之本身复具有中数。” (2).指皇位。 晋 干宝 《晋纪总论》:“至於 世祖 ,遂享皇极。”《资治通鉴·晋简文帝咸安元年》:“於是宣太后令,废帝为 东海王 ,以丞相録尚书事 会稽王 昱 统承皇极。”《旧唐书·外戚传·武承嗣》:“皇极者,域中之大寳,必顺乎天命。” (3).指皇帝。《史记·卫将军骠骑列传》 司马贞 述赞:“姊配皇极,身尚 平阳 。”《旧唐书·文苑传中·李邕》:“向若 林父 诛, 陈平 死, 百里 不用, 晏婴 见逐,是 晋 无 赤狄 之土, 汉 无皇极之尊, 秦 不併 西戎 , 齐 不霸 东海 矣。” 清 屈大均 《洗象行》:“晓披瓔珞朝皇极,秋驾鑾舆出喜峰。” (4).指皇室。《晋书·桓玄传》:“先臣蒙国家殊遇,姻婭皇极。” 南朝 宋 谢灵运 《宋庐陵王诔》:“託体皇极,衔怨至尽。”《宋书·谢晦传》:“ 羡之 及 亮 或宿德元臣,姻婭皇极。” (5).指古代有关天文、历算、五行等方面的专门方术。《新唐书·五行志一》:“ 向 为《五行传》,乃取其五事,皇极、庶证附於五行以为八事。”《明史·方伎传·周述学》:“自历而外,图书、皇极、律吕、山经、水志、分野、舆地……莫不各有成书。” 刘成禺 《洪宪纪事诗》之二○五:“自言 郭璞 终皇极,讲见天心待杀身。” (6).宫殿名。 明 刘若愚 《酌中志·内臣职掌纪略》:“职掌 皇极 、 建极 、 中极 、 武英 、 文华 殿庭、楼阁、廊廡洒扫之役。”参见“ 皇极殿 ”。 (7).旧时教名。 清 黄六鸿 《福惠全书·教养·严 * 》:“今世之所谓白莲、无为、皇极、大乘、洪阳、螺祖诸教,皆奸人所创之 * 也。” 恻恻(1).悲痛;凄凉。 汉 扬雄 《太玄·翕》:“翕缴惻惻。” 范望 注:“鸟而失志,故高飞,飞而遇缴,欲去不得,故惻惻也。惻,痛也。” 晋 欧阳建 《临终诗》:“下顾所怜女,惻惻中心酸。” 唐 杜甫 《梦李白》诗之一:“死别已吞声,生别常惻惻。”《花月痕》第四八回:“顾影自怜风惻惻,回头应惜步珊珊。” (2).寒冷貌。 宋 周邦彦 《渔家傲》词:“几日轻阴寒惻惻,东风急处花成积。” 元 赵孟頫 《绝句》:“春寒惻惻掩重门,金鸭香残火尚温。” (3).恳切。《后汉书·张酺传》:“ 张酺 前入侍讲,屡有諫正,誾誾惻惻,出於诚心,可谓有 史鱼 之风矣。” 李贤 注:“惻惻,恳切也。” 特立(1).谓有坚定的志向和操守。《礼记·儒行》:“儒有委之以货财,淹之以乐好,见利不亏其义;劫之以众,沮之以兵,见死不更其守……其特立有如此者。”《东观汉记·周泽传》:“少修高节,耿介特立。” 宋 欧阳修 《<苏氏文集>序》:“其始终自守,不牵世俗趋舍,可谓特立之士也。” 清 顾炎武 《日知录·不醉反耻》:“圣王重特立之人,而远苟同之士。” (2).独立;挺立。 汉 王延寿 《鲁灵光殿赋》:“渐臺临池,层曲九成,屹然特立,的尔殊形。” 北魏 郦道元 《水经注·浊漳水》:“北城上有 齐斗楼 ,超出羣榭,孤高特立。” 唐 柳宗元 《始得西山宴游记》:“是山之特立,不与培塿为类。” 清 陈恭尹 《南海神祠古木绵花歌》:“挺生奇树号木绵,特立南州持絳节。” (3).孤立。 明 张煌言 《上监国启》:“万里孤踪,一军特立。” 鲁迅 《三闲集·在钟楼上》:“孤孑特立,无从考查。” 七条即郁多罗僧,僧人之上着衣。因衣有横截七条,故称。见 唐 玄应 《一切经音义》卷十四。《水浒传》第六回:“ 智深 谢了,收拾起坐具、七条,提了包裹,拿了禪杖、戒刀,跟着行童去了。”参见“ 三衣 ”。 垂训垂示教训。《文选·夏侯湛<东方朔画赞>》:“傲世不可以垂训也,故正諫以明节。” 刘良 注:“傲慢理不可以垂教后人。” 三国 魏 嵇康 《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》:“夫先王垂训,开端中人。” 明 李贽 《答马历山书》:“虽各各著书立言,欲以垂训后世,此不知正堕在好为人师之病上。” 清 陈炽 《<盛世危言>序》:“顾形而上者谓之道,形而下者谓之器。空文垂训,道可传而器不可传。” 冰清(1).比喻德行高洁。《东观汉记·樊準传》:“ 樊準 字 幼陵 ,为别驾从事,临职公正,不发私书,世称冰清。”《艺文类聚》卷十八引 晋 左九嫔 《狂接舆妻赞》:“ 接舆 高絜,怀道行謡,妻亦冰清,同味玄昭,遗俗荣津,志远神辽。” 明 叶盛 《水东日记》卷二引无名氏《题秋胡图诗》:“郎恩叶薄妾冰清,郎説黄金妾不譍。”《天雨花》第一回:“克遵祖训多礼法,闺门整肃是冰清。” (2).形容诗句清新。 宋 梅尧臣 《乐掾自淮南回示新诗》:“ 淮南 歷览还 宣城 ,囊多佳句何冰清。” 调琴弹琴。《汉书·扬雄传上》:“阴阳清浊穆羽相和兮,若 夔 牙 之调琴。” 唐 郑谷 《献制诰杨舍人》诗:“窗下调琴鸣远水,帘前睡鹤背秋灯。” 金 董解元 《西厢记诸宫调》卷四:“何处调琴,惺惺地把醉魂呼醒?” 方寸(1) 一寸的平方大小 方寸之地起波澜 (2) 一平方寸 (3) ∶心神。语出《三国志》:徐庶母亲被曹操抓去,徐指着胸口对刘备说:“方寸乱矣!” 管摄亦作“筦摄”。管辖统摄。《子华子·阳城胥渠问》:“人之所以相君长者,类也;相使者,形也;相管摄者,气也。”《朱子语类》卷九五:“神是心之至妙处,所以管摄动静。” 明 李东阳 《麓堂诗话》:“予少日联句颇多,当对垒时,各出己意,不相管摄,寧得一一当意。” 清 龙启瑞 《答罗生书》:“僕居乡无尺寸柄,徒以当道信任,筦摄通省枢要,事又不无分任,岂能悉听指撝?” 不与不赞成 仁陷于愚,固君子之所不与也。——明·马中锡《中山狼传》 外物(1).身外之物。多指利欲功名之类。《庄子·外物》:“外物不可必,故 龙逄 诛, 比干 戮, 箕子 狂, 恶来 死, 桀 紂 亡。” 南朝 梁 沉约 《述僧中食论》:“心神所以昏惑,由于外物扰之。扰之大者其事有三:一则势利荣名,二则妖妍靡曼,三则甘旨肥浓。” 唐 高适 《同群公宿开善寺赠陈十六所居》诗:“谈空忘外物,持诫破诸邪。” 宋 曾巩 《救灾议》:“先王之於救灾,髮肤尚无所爱,况外物乎!” 明 方孝孺 《赠林公辅序》:“彼或不知自身重而为外物所移夺者,自轻者也。” (2).谓超脱于物欲之外。《庄子·大宗师》:“参日而后能外天下,已外天下矣,吾又守之,七日而后能外物。” 晋 葛洪 《抱朴子·明本》:“外物弃志,涤荡机变,忘富逸贵,杜遏劝沮,不恤乎穷,不荣乎达,不戚乎毁,不悦乎誉,道家之业也。” 唐 杜甫 《渼陂西南台》诗:“劳生愧 严 郑 ,外物慕 张 邴 。” (3).指外界的人或事物。《南史·齐豫章文献王嶷传》:“讯访东宫玄圃,乃有栢屋,制甚古拙,臣乃欲坏取以奉太子,非但失之于前,且补接既多,不可见移,亦恐外物或为异论,不审可有垂许送东府斋理不?”《梁书·陶弘景传》:“虽在朱门,闭影不交外物,唯以披閲为务。” 唐 元稹 《赠乐天》诗:“不是眼前无外物,不关心事不经心。” 宋 陆游 《感怀》诗:“一窗修灯下,超然傲 羲 轩 。外物自变迁,内景常默存。” 事须谓情势应该如此,理应如此。《古文苑·曹公卞夫人与杨太尉夫人袁氏书》:“主簿股肱近臣,征伐之计,事须敬咨。” 北魏 贾思勰 《齐民要术·杂说》:“且须调习器械,务令快利;秣饲牛畜,事须肥健。” 唐 刘禹锡 《和仆射牛相公寓言》诗之二:“只恐重重世缘在,事须三度副苍生。”一说“事须”为 唐 宋 习用语。 宋 陆游 《小雨》诗:“事须求暂假,宜睡称烧香。”自注:“事须二字,盖 唐 人公移中语也。” 况周颐 《蕙风词话·续编》卷二:“‘圣得’、‘事须’、这些皆 唐 宋 人方言。” 不见(1) 不曾相见 老哥俩可有日子不见了 (2) 见不着;丢失 一辆新自行车转身就不见了 匹夫(1) 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;泛指平民百姓 舜以天子而询于匹夫。—— 清· 刘开《问说》 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。——明· 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 (2) * 。多指无学识、有勇无谋的人 匹夫休得逞强!——《三国演义》 (3) 骂人的话 匹夫安敢欺我耶。——《三国演义》 大气(1) 包围地球的气体,也泛指包围其他星球的气体 (2) 呼出的粗气 他吓得大气都不敢出 (3) 大方 这孩子长得挺大气 (4) 盛 大宏伟的气势 大气磅礴 风浪(1) 风和波浪 (2) 比喻艰险的遭遇 久经风浪 只在(1).总在;仍在。 宋 苏轼 《殢人娇·赠朝云》词:“朱脣筯点,更髻鬟生彩。这些箇,千生万生只在。” 宋 李莱老 《谒金门》词:“旧恨新愁都只在,东风吹柳带。”《三国志平话》卷中:“见二嫂灵前烧香奠酒啼哭, 关公 笑曰:二嫂休哭,哥哥只在里。” (2).就在。 唐 贾岛 《寻隐者不遇》诗:“只在此山中,云深不知处。”《水浒传》第八回:“那人问道:‘ 薛端公 在何处住?’ 董超 道:‘只在前边巷内。’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九:“﹝ 龙香 ﹞心下道:‘佳期只在今夜了,便宜了这酸子。’” 须臾(1) 片刻 须臾不可离 (2) 一会儿 须臾,蛇不见了。——《三国演义》 |
随便看 |
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,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。